[實用新型]一種帶有過載保護結構的移動測試平臺車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152240.1 | 申請日: | 2019-0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387301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9-13 |
| 發明(設計)人: | 李文亮;周煒;劉智超;張祿;高金;曹琛;聶玉明;張學文;李臣;張沫 | 申請(專利權)人: | 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M17/007 | 分類號: | G01M17/007 |
| 代理公司: | 北京格允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09 | 代理人: | 張沫 |
| 地址: | 100088***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承載結構 過載保護結構 車輪傳動軸 移動測試平臺 本實用新型 傳動軸套筒 彈簧阻尼器 電機輸出軸 車輪 驅動電機 萬向節 端部連接 分散壓力 外部設置 支撐連接 內系統 平臺車 車架 過載 加裝 支撐 著地 外部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帶有過載保護結構的移動測試平臺車,主要是設置一承載結構,在車輪與驅動電機之間,驅動電機的電機輸出軸穿設在承載結構上,電機輸出軸的端部連接萬向節,萬向節連接車輪傳動軸,車輪傳動軸連接到車輪,在車輪傳動軸外部套設傳動軸套筒,傳動軸套筒外部設置彈簧阻尼器,彈簧阻尼器帶動承載結構支撐到地面上或離開地面。本實用新型加裝過載保護結構,在對平臺車起到支撐連接作用的同時,在過載時承載結構著地,全面支撐,分散壓力,有效保護車輪及車架內系統。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帶有過載荷保護的移動測試平臺車,屬于智能汽車性能測試裝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智能汽車性能測試時使用的移動測試平臺車能夠搭載仿真假車、假人等,模擬車輛和行人等的運動狀態,是車輛智能化技術測試過程中模擬前方障礙物的一種測試設備,能夠進行碰撞測試和碰撞預防測試,通過平臺車測試,能夠降低試驗風險和成本。
現有使用的移動測試平臺車能夠直行、轉彎,自由移動,可以進行追尾碰撞、迎頭碰撞和側向碰撞試驗,相比于牽引靶車的方式方便很多,可是在試驗過程中難免不會出現被測車輛爬車碾軋的局面,這樣極有可能造成平臺車過載損傷。目前的平臺車一般沒有考慮過載保護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著力于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帶有過載保護結構的移動測試平臺車。該平臺車采用全新承載結構,能夠在發生車輛輾軋承擔超負荷時,有效保護平臺車的車輪以及重要零部件。
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帶有過載保護結構的移動測試平臺車,特征在于:設置一承載結構,所述承載結構安裝在車身蓋板的下方,支撐車身蓋板;
在驅動車輪的電機與車輪之間,驅動電機的電機輸出軸穿設過承載結構,在電機輸出軸的末端連接萬向節,所述萬向節另一端連接到車輪傳動軸,在電機輸出軸和/ 或車輪傳動軸的外部套設有傳動軸套筒,傳動軸套筒安裝在承載結構上,在傳動軸套筒的外部設置有彈簧阻尼器,彈簧阻尼器的減震彈簧連接到傳動軸套筒上,所述減震彈簧伸出時帶動承載結構支撐到地面上,減震彈簧縮回時帶動承載結構離開地面。
本實用新型在車上加裝過載保護結構,在起到支撐連接作用的同時,對車輪以及內部零部件進行過載保護。由于存在過載保護,使車架與車輪并非剛性連接,當有車輛輾過移動平臺車,平臺承受載荷增加,承載結構受力下移與地面接觸,車輪不再成為與地面唯一接觸的支撐點,過載壓力由承載結構與車輪共同承擔,承載結構全承載,分散壓力,保護車內系統。
進一步地,所述承載結構與車身蓋板的形狀相吻合,能夠全面支撐蓋板。
再進一步地,所述車身蓋板包括但不限于平頂型、尖脊型、拱形,所述承載結構與之相對應,利于全面分散壓力。
進一步地,所述承載結構為框架式結構,包括骨架和邊框;或在骨架和邊框基礎上覆蓋保護板。
進一步地,在所述承載結構下降時率先著地的部位加裝有緩沖墊。具體地,當承載結構為框架式結構時,在所述承載結構的低位邊框底部加裝有緩沖墊。緩沖墊防止車底板磨損并且進一步減緩承載結構與地面接觸時的沖擊,同時增加車底板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使得當發生碰撞時試驗車輛能夠順利輾過平臺車,避免發生其他接觸形式對車輛及移動平臺車、路面造成損傷。
進一步地,在所述承載結構上,設置有加強筋。采用加強筋的結構加固承載結構的承載能力,特別是在移動平臺車超負荷時,承載結構與地面接觸,通過加強筋增加支撐點,分散壓力,承受更大載荷的同時,保護車輪及移動平臺車的內部結構不受損壞。
進一步地,所述電機輸出軸穿在所述承載結構上設置的軸承中,減少磨損。
進一步地,所述彈簧阻尼器的有效行程大于所述承載結構的離地間隙,保證承載結構受壓時著地,承擔壓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所,未經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15224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