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汽輪機余熱利用組件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100499.1 | 申請日: | 2019-0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398469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9-17 |
| 發明(設計)人: | 楊全國;陶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東方熱動設備制造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1K17/02 | 分類號: | F01K17/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華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李蕊;李林合 |
| 地址: | 611600 四川省***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加熱組件 低壓加熱器 汽輪機 高壓加熱 加熱裝置 依次連接 余熱利用 凝汽器 熱交換 本實用新型 高壓加熱器 蒸汽利用率 水管連接 蒸汽余熱 組件包括 蒸汽管 節約 能源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汽輪機余熱利用組件,包括凝汽器、與凝汽器連接的汽封加熱裝置、與汽封加熱裝置連接的低壓加熱組件以及與所述低壓加熱組件連接的高壓加熱組件;所述低壓加熱組件包括至少兩個依次連接的低壓加熱器,相鄰低壓加熱器之間分別通過蒸汽管和水管連接;所述高壓加熱組件包括兩個依次連接的高壓加熱器。通過蒸汽余熱的兩重利用,有效的提高了蒸汽利用率,大大提高了熱交換的效果,節約了能源,降低生產成本。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輪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汽輪機余熱利用組件。
背景技術
現今環保加強,垃圾發電已成為趨勢。在汽輪機用高溫高壓蒸汽沖轉發電機發電時,沖旋后的蒸汽并未得到有效的利用,造成大量蒸汽余熱浪費,大大增加了生產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有效的利用余熱的汽輪機余熱利用組件。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汽輪機余熱利用組件,包括凝汽器、與凝汽器連接的汽封加熱裝置、與汽封加熱裝置連接的低壓加熱組件以及與所述低壓加熱組件連接的高壓加熱組件;
所述低壓加熱組件包括至少兩個依次連接的低壓加熱器,相鄰低壓加熱器之間分別通過蒸汽管和水管連接;所述高壓加熱組件包括兩個依次連接的高壓加熱器。
進一步,所述低壓加熱器包括包括筒體、分別連接于筒體上端和下端的管箱和封頭以及位于筒體內且沿筒體軸向設置的管束組件;
所述管束組件包括沿筒體軸向設置的換熱管、位于換熱管外側的折流板以及用于固定折流板的定位組件。
進一步,所述折流板為多個,且多個折流板連接呈“S”形結構。
進一步,所述定位組件包括設置在管箱上的拉桿以及與所述拉桿配合的定距管,所述折流板通過拉桿固定設置。
進一步,所述汽封加熱裝置包括軸封風機以及與所述軸封風機連接的汽封加熱器。
進一步,所述汽封加熱器包括殼體、設置在殼體端部的水室以及沿所述殼體內部軸向設置的管系,且所述管系與所述水室相連通;所述殼體遠離水室的一側開設有汽氣混合物接口,所述軸封風機通過管道與所述汽氣混合物接口連接。
進一步,所述軸封風機包括設置在殼體上的第一軸封風機和第二軸封風機,所述第一軸封風機和第二軸封風機分別通過管道與所述汽封加熱器的汽氣混合物接口連接。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輪機余熱利用組件,通過多重余熱利用部件及調節部件充分利用汽輪機產生的余熱,高溫高壓的蒸汽首先輸送至汽封加熱器的汽側,將管系內的冷卻水進行加熱,實現第一重利用;進而將蒸汽輸送至低壓加熱器內,使得低壓加熱器中的換熱管內冷卻水與蒸汽進行熱交換,從而將換熱管中的冷卻水進行加熱,實現蒸汽的第二重利用;通過蒸汽余熱的兩重利用,大大提高了熱交換的效果,有效的提高了蒸汽利用率,加熱后的冷卻水進入到鍋爐內,實現對鍋爐水的余熱,大大節約了能量損耗,降低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系統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低壓加熱器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低壓加熱器中管束組件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汽封加熱裝置示意圖;
圖1至圖4中所示附圖標記分別表示為:1-低壓加熱組件,11-低壓加熱器,2-凝汽器,3-汽封加熱裝置,4-軸封風機,5-汽封加熱器,6-高壓加熱組件,61-高壓加熱器,101-筒體,102-管箱,103-封頭,104-換熱管,105-折流板,106-拉桿,107-定距管,501-殼體,502-水室,503-管系,504-汽氣混合物接口,505-管道。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東方熱動設備制造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成都東方熱動設備制造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10049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