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撓曲嚙合式齒輪裝置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911355132.5 | 申請日: | 2019-1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94581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9-19 |
| 發明(設計)人: | 石塚正幸;南云稔也 | 申請(專利權)人: |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F16H1/32 | 分類號: | F16H1/32;F16H57/021;F16C33/64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傳鑫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撓曲 嚙合 齒輪 裝置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發明的課題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抑制空程并且能夠抑制外齒輪的內周面和起振體軸承的外圈之間的微動磨損的撓曲嚙合式齒輪裝置及其制造方法。本發明的撓曲嚙合式齒輪裝置(1)具備:起振體(30A);外齒輪(32),被起振體撓曲變形;內齒輪(41G、42G),與外齒輪嚙合;及起振體軸承(31),配置于外齒輪與起振體之間。并且,起振體軸承(31)具有外圈(31a)和多個滾動體(31b),外圈在其內周面和外周面具有涂層(C),涂層構成為具有如下性質,即,在撓曲嚙合式齒輪裝置進行運行時,通過滾動體的滾動,滾動面(H)上的涂層被去除。
本申請主張基于2019年2月20日申請的日本專利申請第2019-028024號的優先權。該日本申請的全部內容通過參考援用于本說明書中。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撓曲嚙合式齒輪裝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以往,有一種具備撓曲變形的外齒輪的撓曲嚙合式齒輪裝置(例如,參考專利文獻1)。該外齒輪構成為,經由起振體軸承內嵌有起振體并且通過該起振體在內側進行旋轉而撓曲變形。而且,外齒輪與具有剛性的內齒輪嚙合。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8-096510號公報
以往,有時存在撓曲變形的外齒輪和起振體軸承的外圈之間的跑合性低的情況,若跑合程度低,則會產生微動磨損等從而會產生磨粉。該磨粉或磨損內齒輪和外齒輪,會產生空程變大的課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抑制外齒輪與起振體軸承的外圈之間的微動磨損并且能夠抑制空程變大的撓曲嚙合式齒輪裝置及其制造方法。
本發明的一種撓曲嚙合式齒輪裝置具備:起振體;外齒輪,被所述起振體撓曲變形;內齒輪,與所述外齒輪嚙合;及起振體軸承,配置于所述外齒輪與所述起振體之間,其中,
所述起振體軸承具有外圈和多個滾動體,
所述外圈在其外周面和內周面具有涂層,
所述外圈的內周面上的涂層構成為具有如下性質:在所述撓曲嚙合式齒輪裝置進行運行時,通過所述滾動體的滾動,滾動面上的涂層被去除。
本發明的另一撓曲嚙合式齒輪裝置具備:起振體;外齒輪,被所述起振體撓曲變形;內齒輪,與所述外齒輪嚙合;及起振體軸承,配置于所述外齒輪與所述起振體之間,其中,
所述起振體軸承具有外圈和多個滾動體,
所述外圈構成為在其外周面和內周面中除了所述滾動體的滾動面以外的部分具有涂層,在所述滾動面上則不具有所述涂層。
本發明提供一種撓曲嚙合式齒輪裝置的制造方法,所述撓曲嚙合式齒輪裝置具備:起振體;外齒輪,被所述起振體撓曲變形;內齒輪,與所述外齒輪嚙合;及起振體軸承,配置于所述外齒輪與所述起振體之間,所述撓曲嚙合式齒輪裝置的制造方法包括:
涂覆工序,在所述起振體軸承的外圈的至少外周面和內周面實施涂層;及
組裝工序,將包含所述外圈上實施有涂層的所述起振體軸承在內的多個部件組裝而構成所述撓曲嚙合式齒輪裝置,
在所述涂覆工序中,實施如下涂層,即,通過使所組裝的所述撓曲嚙合式齒輪裝置進行運行,所述外圈的滾動面上的涂層能夠基于所述起振體軸承的滾動體的滾動被去除的涂層。
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抑制外齒輪與起振體軸承的外圈之間的微動磨損并且能夠抑制空程變大的撓曲嚙合式齒輪裝置及其制造方法。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撓曲嚙合式齒輪裝置的剖視圖。
圖2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起振體軸承的外圈的立體圖。
圖3是表示在滾動面沒有涂層的起振體軸承的外圈的立體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會社,未經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35513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