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利于汽車焊接的機械手在審
| 申請號: | 201911333702.0 | 申請日: | 2019-12-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91925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3-27 |
| 發明(設計)人: | 胥剛;陳標;程泊靜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 |
| 主分類號: | B23K37/02 | 分類號: | B23K37/02;B25J15/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肖小龍;李瓊芳 |
| 地址: | 412000 湖南***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利于 汽車 焊接 機械手 | ||
本發明的利于汽車焊接的機械手,包括由液壓缸兩端分別活動連接的第一吸取組件和第二吸取組件,所述第一吸取組件和第二吸取組件結構相同;包括通氣板和設置在通氣板下表面的吸盤裝置,所述通氣板中安裝有通氣管道,所述通氣管道與安裝在通氣板上方的吸氣裝置相連;所述第一吸取組件的通氣板包括第一通氣板和第二通氣板,所述第一通氣板和第二通氣板之間接通有第一通氣管。本機械手可以實現將汽車待焊接板材穩定夾持,將待焊接的待焊接板材穩定拼接,有利于后續焊接的產品質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焊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利于汽車焊接的機械手。
背景技術
現代焊接的能量來源有很多種,包括氣體焰、電弧、激光、電子束、摩擦和超聲波等。除了在工廠中使用外,焊接還可以在多種環境下進行,如野外、水下和太空。無論在何處,焊接都可能給操作者帶來危險,所以在進行焊接時必須采取適當的防護措施。焊接給人體可能造成的傷害包括燒傷、觸電、視力損害、吸入有毒氣體、紫外線照射過度等。
在對汽車進行焊接的時候,尤其是一些板材,例如汽車底盤和車身等,在焊接的時候,很難使得板與板之間進行穩定對接,影響對接的平穩性,從而再進行焊接的時候就會使得焊接處不平整,影響焊接的美觀,同時影響焊接的結實程度,在較多情況下不易使用夾具,而采用人工進行扶持,這樣的話容易進行晃動,不利于汽車的焊接,雖然現有的存在機械手對汽車的待焊接板材進行夾持,但是板與板之間的配合也不易進行穩定連接,因此,急需設計一種利于汽車焊接的機械手來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利于汽車焊接的機械手,可以實現將汽車待焊接板材穩定夾持,將待焊接的待焊接板材穩定拼接,有利于后續焊接的產品質量。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公開的利于汽車焊接的機械手,包括由液壓缸兩端分別活動連接的第一吸取組件和第二吸取組件,所述第一吸取組件和第二吸取組件結構相同;包括通氣板和設置在通氣板下表面的吸盤裝置,所述通氣板中安裝有通氣管道,所述通氣管道與安裝在通氣板上方的吸氣裝置相連;所述第一吸取組件的通氣板包括第一通氣板和第二通氣板,所述第一通氣板和第二通氣板之間接通有第一通氣管。
本發明的機械手將第一吸取組件與第二吸取組件通過吸盤裝置將待焊接板材緊緊吸附,通過液壓缸的伸縮調節待焊接板材間的位置和距離,使整個拿取待焊接板材的過程平穩有序,給后續焊接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進一步地,所述液壓缸與第一吸取組件之間連接有第一旋轉塊,所述液壓缸與第一旋轉塊之間連接有第二轉軸;所述液壓缸與第二吸取組件之間連接有第二旋轉塊,所述第二旋轉塊與液壓缸之間連接有第一轉軸。
進一步地,所述吸氣裝置為抽氣泵,所述第一通氣板和第二通氣板的遠離第一通氣管一側外表面分置有第一抽氣泵。
相應地,所述第二吸取組件的通氣板包括第三通氣板和第四通氣板,所述第三通氣板和第四通氣板之間接通有第二通氣管,所述三通氣板和第四通氣板的遠離第二通氣管一側外表面分置有第二抽氣泵。
更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通氣板和第二通氣板上表面之間活動安裝有第一旋轉桿,所述第一旋轉桿包括兩個桿部,和設置在兩個桿部之間的第四轉軸,所述兩個桿部內側面之間連接有第一螺旋彈簧。相應地,第三通氣板和第四通氣板上表面之間活動安裝有第二旋轉桿,所述第二旋轉桿包括兩個桿部,和設置在兩個桿部之間的第六轉軸,該兩個桿部內側面之間連接有第二螺旋彈簧。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通氣板和第二通氣上表面與第一旋轉桿通過第三轉軸與第三旋轉塊相連接。同時,所述第三通氣板和第四通氣上表面與第二旋轉桿通過第五轉軸與第四旋轉塊相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液壓缸的型號為HSG。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吸盤和第二吸盤為橡膠材料制成且直徑為5-15c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未經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33370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