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自行車前曲柄裝置的單鏈輪以及自行車前曲柄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911212998.0 | 申請日: | 2016-06-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979544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09 |
| 發明(設計)人: | 馬庫斯·萊特;J·漢克;B·約翰遜;亨里克·布雷特;A·萬恩德;M·克赫爾;P·M·紐尼斯·多斯·桑托斯;L·菲格雷多;R·安圖內斯 | 申請(專利權)人: | SRAM德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M9/00 | 分類號: | B62M9/00;B62M1/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小東 |
| 地址: | 德國施***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自行 車前 曲柄 裝置 鏈輪 以及 | ||
本發明涉及用于自行車前曲柄裝置的單鏈輪以及自行車前曲柄裝置。單鏈輪用于接合在傳動鏈條中,單鏈輪包括形成在單鏈輪(10)的圓周上的多個齒(12,14),多個齒具有第一組齒和第二組齒,第二組齒的齒(14)以交替方式布置在第一組齒的齒(12)之間,每個齒具有載荷側面(16),第一組齒的每個齒(12)具有至少一個型廓。第一組齒的至少一個齒(12)的載荷側面(16)和型廓在幾何形狀上被設計并相對于彼此布置成:即使在由于在單鏈輪(10)的操作過程中經由鏈條滾輪(30)傳遞力而導致載荷側面(16)受到涉及磨損的壓力的情況下,也確保相鄰于載荷側面(16)的相應鏈條滾輪(30)和所述齒(12)不受阻礙地分離。
本發明是申請號為201610511665.8、申請日為2016年6月30日、發明名稱為“用于自行車前曲柄裝置的單鏈輪以及自行車前曲柄裝置”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的分案申請。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自行車前曲柄裝置的單鏈輪,該單鏈輪用于接合在傳動鏈條中,其中該單鏈輪具有多個齒,所述多個齒形成在該單鏈輪的圓周上并具有第一組齒和第二組齒。該第二組齒的齒在這里以交替方式布置在該第一組齒的齒之間,其中每個齒具有載荷側面,力經由該載荷側面在傳動鏈條的相鄰鏈條滾輪和相應齒之間傳遞。該第一組齒的每個齒具有至少一個型廓(profiling),該至少一個型廓具有位于該載荷側面附近的敞開部,傳動鏈條的內鏈板的突出超過所述鏈條滾輪的一部分接合在該敞開部中。
背景技術
在自行車具有鏈條傳動式傳動鏈條并具有位于前曲柄裝置上的單鏈輪的情況下,傳動鏈條借助于所述單鏈輪來驅動。為此目的,在驅動過程中,單鏈輪通過其齒分段地接合在傳動鏈條中并且以公知方式與傳動鏈條相互作用。與具有多個鏈輪的前曲柄裝置相比,具有單鏈輪的自行車前曲柄裝置的優點在于安裝的部件更少。例如,在這種裝置中,可以省去前曲柄裝置上的另外鏈輪以及脫軌器。更少的部件以及相關地減少齒輪變換操作的數量同時使得這種裝置更不容易出現齒輪變換錯誤。
然而,這種類型的裝置同時因此也省去了固定部件,這些固定部件將傳動鏈條固定在單鏈輪上并且抑制鏈條在徑向向外載荷作用下跳過接合的齒。由于該原因,在單鏈輪的情況下,試圖以使齒的幾何形狀防止鏈條跳離或跳過的方式形成齒。為此目的,單鏈輪的齒通常具有盡可能陡峭的載荷側面。
例如從德國公開申請DE 10 2012 023 819 A1已知一種用于自行車前曲柄裝置的單鏈輪。該文獻描述了用于接合在傳動鏈條中的單鏈輪,該單鏈輪包括多個齒。所述多個齒具有第一組齒和以交替方式布置在第一組齒之間的第二組齒。在這里,這兩組齒相對于傳動鏈條的對應鏈條間隙形成有不同材料厚度,以便允許將單鏈輪的齒可靠接合在傳動鏈條中。如之前已經描述的,該裝置也具有帶相對陡峭載荷側面的齒,以便抑制鏈條在向外載荷作用下跳過齒。
以這種方式形成并且具有陡峭載荷側面的齒的缺點特別在于,在鏈輪的使用壽命中,在載荷側面中,在由傳動鏈條的鏈條滾輪施加的最大載荷區域中,引起由磨損引起的材料磨耗。換言之,鏈條滾輪在載荷持續期間總是進一步戳進相應載荷側面內。其結果是,在齒的載荷側面中產生邊緣,這些邊緣可能妨礙和/或阻擋傳動鏈條或鏈條滾輪的滑動。在這種情況下,參考發生的“鏈條卷入”。
圖35以舉例方式從實線示出的初始狀態用虛線示出了已知單鏈輪的齒的載荷側面上的連續材料磨耗的各種狀態。這里可以看到在載荷持續期間產生了邊緣,如前所述,該邊緣對相應的鏈條滾輪構成了阻礙并因此妨礙傳動鏈條滑動。
特別是在具有單鏈輪的自行車前曲柄裝置中會發生這種負作用。單鏈輪比具有多鏈輪裝置的前曲柄裝置的各個鏈輪比較來說受到更強的載荷,這是因為在操作過程中鏈條連續地與前曲柄裝置的同一鏈輪相互作用。
發明內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SRAM德國有限公司,未經SRAM德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21299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