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全封閉式壓縮機在審
| 申請號: | 201911182428.1 | 申請日: | 2019-11-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966191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07 |
| 發明(設計)人: | 文智明;張榮婷;張冬冬;任麗萍;萬鵬凱;羅發游;吳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4C23/00 | 分類號: | F04C23/00;F04C23/02;F04C29/00;F04C29/02;F04C2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煦潤律師事務所 11522 | 代理人: | 張宗濤;梁永芳 |
| 地址: | 519070***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封閉式 壓縮機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全封閉式壓縮機,包括封閉外殼體,所述封閉外殼體內裝設有旋轉主軸,所述旋轉主軸包括用于套裝電機組件的第一軸段及用于套裝泵體組件的第二軸段,所述第一軸段與所述第二軸段之間通過柔性聯軸件聯結為所述旋轉主軸。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全封閉式壓縮機,將旋轉主軸分成可組裝的第一軸段與第二軸段,提高每個軸段的剛度進而減小旋轉主軸的撓性變形,有效防止轉子與定子之間可能的碰撞現象發生。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壓縮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全封閉式壓縮機。
背景技術
傳統全封閉旋轉壓縮機采用直聯式驅動結構,即泵體主軸一端與電機轉子組件配合,另一端與泵體配合,由電機直接帶動主軸旋轉,從而完成壓縮機泵體的吸氣、壓縮與排氣過程。采用這種結構的好處是壓縮機的結構緊湊,零部件數量少、體積小,因此直聯式驅動結構成為小型全封閉旋轉式壓縮機的常規方案。但隨著排量的增大、轉速的增高,電機轉子的疊高與重量增加,離心力增加,懸臂結構的主軸撓度增加,轉子末端與定子內徑會發生刮擦、碰撞,影響壓縮機可靠性與噪聲。另外,傳統方案泵體與殼體使用焊點連接,焊接變形容易導致電機定轉子同軸度差且造成大批量生產時的一致性波動問題,從而使得噪聲存在一致性波動問題,基于現有技術中的前述不足,提出本發明。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全封閉式壓縮機,將旋轉主軸分成可組裝的第一軸段與第二軸段,提高每個軸段的剛度進而減小旋轉主軸的撓性變形,有效防止轉子與定子之間可能的碰撞現象發生。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全封閉式壓縮機,包括封閉外殼體,所述封閉外殼體內裝設有旋轉主軸,所述旋轉主軸包括用于套裝電機組件的第一軸段及用于套裝泵體組件的第二軸段,所述第一軸段與所述第二軸段之間通過柔性聯軸件聯結為所述旋轉主軸。
優選地,所述柔性聯軸件包括彈性聯軸器或者十字滑塊。
優選地,所述十字滑塊包括滑塊本體,所述滑塊本體的相對兩側的端面上分別設有第一凸臺及第一凹槽,在所述滑塊本體的軸向投影,所述第一凸臺與所述第一凹槽成十字交叉,所述第一軸段的端頭上構造有與所述第一凸臺相匹配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軸段的端頭上構造有與所述第一凹槽相匹配的第二凸臺;或者,所述第一軸段的端頭上構造有與所述第一凹槽相匹配的第二凸臺,所述第二軸段的端頭上構造有與所述第一凸臺相匹配的第二凹槽。
優選地,所述第一凸臺上構造有第一油道,所述第一油道沿所述滑塊本體的軸向延伸并與所述第一凹槽貫通,所述第一軸段及第二軸段皆具有沿其軸向延伸的輸油主通道,所述輸油主通道通過所述第一油道貫通。
優選地,所述第一油道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凸臺和/或第一凹槽的寬度兩側延伸的第一第一分支油道,且所述第一分支油道處于所述第一凸臺和/或第一凹槽上;和/或,所述第二凸臺上的所述輸油主通道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凸臺的寬度兩側延伸的第二分支油道。
優選地,所述第一凸臺的軸向高度為h1,所述第一凸臺的徑向寬度為b1,所述第一凹槽的軸向深度為h2,所述第一凹槽的徑向寬度為b2,1mm≤h1≤15mm,和/或,1mm≤b1≤15mm,和/或,1mm≤h2≤15mm,和/或,1mm≤b2≤15mm。
優選地,當所述十字滑塊與所述第一軸段和/或第二軸段組裝后,所述第一凸臺與所述第二凹槽之間的單邊間隙為L1,所述第一凹槽與所述第二凸臺之間的單邊間隙為L2,0<L1≤100μm,和/或,0<L2≤100μm。
優選地,所述全封閉壓縮機還包括支撐法蘭,所述支撐法蘭與所述封閉外殼體的內壁連接,所述第一軸段和/或所述第二軸段與所述支撐法蘭樞轉連接。
優選地,所述電機組件和/或所述泵體組件與所述支撐法蘭固定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18242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