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微生物制劑消解黑臭河道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1064518.0 | 申請日: | 2019-11-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81818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2-21 |
| 發明(設計)人: | 陳寬;黃雪敏;陳勇;何明軍;何晶晶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清天地環境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C02F3/34;C02F11/00;C02F11/02;C12N11/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識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喬浩剛 |
| 地址: | 315000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微生物 制劑 消解 河道 方法 | ||
1.一種微生物制劑消解黑臭河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黑臭河道預處理:
將待處理黑臭河道的污水引流至第一處理池進行預處理,過濾其中的浮游雜質;將待處理黑臭河道的污泥吸入至第二處理池進行預處理,除去大顆粒無機雜質;
(2)污水的處理:
將微生物菌種在第一載體上培養,得到第一微生物制劑;之后向預處理過的第一處理池均勻地加入第一微生物制劑,并取樣檢測COD、TP、NH4+及TN指標,當出水所有指標檢測值符合一級A出水標準時,過濾,排放至河道;
(3)污泥的處理:
將微生物菌種在第二載體上培養,得到第二固載微生物制劑;向預處理過的第二處理池中加入第二固載微生物制劑,定時取樣檢測COD、NH4+、TN指標;當所有指標檢測值符合農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標準后,加入重金屬處理液,以降低污泥中的重金屬離子含量,之后進行攪拌,過濾出吸附有重金屬的第二固載微生物制劑,得到污泥處理物;
(4)污泥處理物的應用:
向所述污泥處理物加入質量濃度為3%的NaClO水溶液,在室溫下攪拌2~12h,得到堿處理污泥;將所述堿處理污泥使用物理脫水固化法進行固化處理,堆肥,用作土壤肥料;其中,污泥和NaClO水溶液的固液比為1:0.1~0.3;
其中,所述第一載體由西曲溴銨、α-磷酸三鈣對火山石粉末改性得到;
所述第二載體由鞣酸鈣、丙烯酸和埃洛石納米管反應得到;
所述微生物菌種按照重量比為:
枯草芽孢桿菌:側孢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反硝化細菌:光合細菌:乳酸菌:酵母菌=2.0~6.0:1.0~4.0:1.0~3.0:1.5~5.0:2.5~6.8:0.5~2.5:0.5~2.0;
所述重金屬處理液是通過將污泥熱解后提取得到的。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微生物制劑消解黑臭河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載體的制備方法如下:
S1.將西曲溴銨粉末、α-磷酸三鈣粉末與火山石粉末按照質量比為7:5:2組成混合粉末;
S2.將所述混合粉末加入至去離子水中,攪拌均勻,得到混合液體;其中,所述混合粉末與去離子水的固液比為3:10~20;
S3.將所述混合液體密封于聚四氟乙烯反應釜中,在80℃條件下反應5~8h后,減壓干燥,得到第一載體。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微生物制劑消解黑臭河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載體的制備方法如下:
a.將10.8g鞣酸鈣加入至200mLN,N-二甲基甲酰胺中,再加入10.7g埃洛石納米管,升溫至50℃并開啟攪拌,攪拌均勻,得到埃洛石混合液;
b.稱取6.3g丙烯酸,并用0.1mol/L的氫氧化鈉滴定至pH=6.8~7.2,得到溶液A;稱取0.5g高硫酸鈉溶于50mL N,N-亞甲基雙丙烯酰胺中,形成溶液B;
c.將所述溶液A和溶液B以先后順序滴加至所述埃洛石混合液中,再加入4.5g過氧化鈉,攪拌均勻,升溫至80℃,反應1h,得到混合液C;
d.將所述混合液C在80℃下烘干,減壓干燥,即得到第二載體。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微生物制劑消解黑臭河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a中埃洛石納米管的的直徑為45~80nm,長度為5~8μ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微生物制劑消解黑臭河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第一固載微生物制劑與污水的固液比為1:10~20。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微生物制劑消解黑臭河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過濾采用的是中空纖維超濾膜;所述中空纖維超濾膜的材料為聚偏二氟乙烯,孔徑為0.03μm。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微生物制劑消解黑臭河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第二固載微生物制劑與污泥的質量比為1:20~3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清天地環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經浙江清天地環境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064518.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