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檢測油脂中雜環胺類物質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1036837.0 | 申請日: | 2019-10-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618217A | 公開(公告)日: | 2019-12-27 |
| 發明(設計)人: | 汪學德;張晨霞;馬宇翔;席俊;趙天培;秦召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南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30/02 | 分類號: | G01N30/02;G01N30/06 |
| 代理公司: | 11569 北京高沃律師事務所 | 代理人: | 趙曉琳 |
| 地址: | 450001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預處理 雜環胺類 檢測 溶劑萃取 超高效液相色譜 檢測技術領域 堿性有機溶劑 有機溶劑萃取 四級桿質譜 固相萃取 脫脂處理 有效地 種檢測 萃取 耗時 | ||
本發明涉及雜環胺類物質的檢測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檢測油脂中雜環胺類物質的方法。本發明提供的檢測油脂中雜環胺類物質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待檢測油脂試樣進行預處理,得到預處理后的油脂;將預處理后的油脂依次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譜和三重四級桿質譜進行檢測;所述預處理包括溶劑萃取、脫脂處理和固相萃??;所述溶劑萃取為有機溶劑萃取或堿性有機溶劑萃取。本發明提供的檢測方法,操作簡單,耗時短,能夠有效地檢測油脂中的雜環胺類物質。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雜環胺類物質的檢測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檢測油脂中雜環胺類物質的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食品安全問題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油脂作為日常能量和必需脂肪酸的重要來源,其安全問題更是受到人們的關注。但是,油脂從油籽到成品油的加工過程中,容易受到雜環胺類化合物的污染,此類化合物有致癌性、致突變性(Sanz-Alaejos,M.,&Afonso,A.M.(2011).Factors that affect thecontent of heterocyclic aromatic amines in foods.Comprehensive Reviews inFo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10,52-108.De Meester,C.(1995).Genotoxicpotential of beta-carbolines:A review.Mutation Research,339,139-153.)。雜環胺類物質的存在使得油脂風險因子增多、安全性降低、油脂安全問題受到人們質疑,與國人的日益增長的食品安全意識相違背。
現有方法都是集中于肉制品、咖啡制品及酒精飲料類食品中雜環胺類物質的檢測,暫時還沒有應用于油脂中雜環胺類物質的檢測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檢測油脂中雜環胺類物質的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檢測油脂中雜環胺類物質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待檢測油脂試樣進行預處理,得到預處理后的油脂;
將預處理后的油脂依次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譜和三重四級桿質譜進行檢測;
所述預處理包括溶劑萃取、脫脂處理和固相萃取;
所述溶劑萃取為有機溶劑萃取或堿性有機溶劑萃取。
優選的,所述溶劑萃取的過程包括以下步驟:
1)將待檢測油脂試樣、內標物、萃取劑混合,進行離心分離,得到第一上清液和殘留物;
2)對所述殘留物重復所述步驟1)的操作,得到第二上清液;
3)將所述第一上清液和第二上清液混合,得到的待脫脂溶液。
優選的,所述萃取劑為有機溶劑或堿性有機溶劑;
所述有機溶劑為乙腈,所述堿性有機溶劑為1%氨水乙腈溶液;
所述萃取劑與所述待檢測油脂試樣的用量比為10mL:(0.5~3)g;
所述1%氨水乙腈溶液包括氨水和乙腈;所述氨水與乙腈的體積比為1:99。
優選的,所述脫脂采用的脫脂試劑為飽和的乙腈正己烷溶液;
所述第一上清液和第二上清液混合后得到的待脫脂溶液與所述飽和的乙腈正己烷的體積比為2:1。
優選的,所述固相萃取的過程,包括以下步驟:
在固相萃取柱中加入經過脫脂處理后的萃取溶液后,淋洗、抽干,洗脫,得到洗脫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南工業大學,未經河南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03683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