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益生菌微膠囊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申請號: | 201911036807.X | 申請日: | 2019-10-29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34331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12 |
發明(設計)人: | 石紅麗;張杰;任憲峰;俞偉祖;馬莉;石涵羽;張志堯;樊夢原;鄭利君;王慧;李源;李文清;白皓雪;皇永勝;王旭;姜利 | 申請(專利權)人: | 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A23L33/135 | 分類號: | A23L33/135;A23P10/30;A23P10/3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 11105 | 代理人: | 鄒宗亮;牟科 |
地址: | 011500 內蒙古自*** | 國省代碼: | 內蒙古;15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益生菌 微膠囊 及其 制備 方法 | ||
1.一種益生菌微膠囊,所述益生菌微膠囊具有一層或多層包埋結構,包括:菌芯顆粒和任選的至少一層包覆所述菌芯顆粒的外殼,
其中,所述菌芯顆粒包括芯材和第一層壁材,所述芯材包括一種或多種益生菌粉或菌泥,所述芯材被所述第一層壁材所包覆,以及
所述至少一層包覆所述菌芯顆粒的外殼包括一層、兩層或更多層壁材,分別為第二層壁材、第三層壁材或者更多層壁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益生菌微膠囊,其中,以1000重量份的干粒微膠囊為基準,上述微膠囊的組成的重量比例為:菌泥或菌粉50至500重量份;第一層壁材為約0~950重量份優選約150至950重量份或0~350重量份;第二層壁材為約約0~950重量份優選約150至950重量份或0~350重量份;第三層壁材為約0至350重量份;第四層壁材為約0至250重量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益生菌微膠囊,第一層包衣后得到的菌芯顆粒外徑為約50~約300μm,雙層或多層微膠囊外徑為約100~約500μm。
4.根據權利要求1~3的任一項所述的益生菌微膠囊,所述壁材選自所述壁材選自下列中的一種或者多種的組合:
植物蛋白,例如大豆蛋白、大米蛋白、小麥蛋白、玉米蛋白等;優選為玉米蛋白,或
動物蛋白,例如乳清蛋白、酪蛋白等;優選濃縮乳清蛋白(WPC)、分離乳清蛋白(WPI)或乳清蛋白肽,尤其優選分離乳清蛋白(WPI);或者
油脂,例如熔點為40℃以上的油脂,優選熔點為40-50℃的油脂,尤其優選棕櫚油、中鏈甘油酯(MCT)、氫化油脂(如:氫化棕櫚油、硬化油、氫化大豆油)、卵磷脂、代可可脂、棕櫚油甘油單酯、椰子油、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或者
其他材料,例如海藻酸鈉、蟲膠、CMC-Na、膠凝糖、黃原膠、k-角叉菜膠、醋酸鄰苯二甲酸纖維素、麥芽糊精、淀粉、糊精、蔗糖、乳糖、葡聚糖、玉米糖漿、果膠、阿拉伯膠、殼聚糖、乙酰化單雙甘油脂肪酸酯、魔芋膠、卡拉膠、蠟質或明膠等。
5.根據權利要求1~4的任一項所述的益生菌微膠囊,所述壁材選自乳清蛋白或者油脂,尤其優選WPI或者MCT。
6.根據權利要求1~5的任一項所述的益生菌微膠囊,所述益生菌選自青春雙歧桿菌、動物雙歧桿菌(乳雙歧桿菌)、兩歧雙歧桿菌、短雙歧桿菌、嬰兒雙歧桿菌、長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干酪乳桿菌、卷曲乳桿菌、德氏乳桿菌保加利亞亞種、德氏乳桿菌乳亞種、發酵乳桿菌、格氏乳桿菌、瑞士乳桿菌、約氏乳桿菌、副干酪乳桿菌、植物乳桿菌、羅伊氏乳桿菌、鼠李糖乳桿菌、唾液乳桿菌、嗜熱鏈球菌、凝結芽孢桿菌等益生菌中的一種或多種。
7.一種益生菌微膠囊的制備方法,所述益生菌微膠囊具有一層或多層包埋結構,包括以下步驟:
(1)單層微膠囊制備:將菌粉或菌泥與第一壁材等材料均勻混合并任選經固化、過濾收集濕粒,然后進行干燥得到單層微膠囊干粒;和任選的
(2)多層微膠囊制備:將上述單層微膠囊干粒作為菌芯顆粒,在菌芯顆粒外均勻涂布一層壁材,并任選噴涂固化液使膠囊壁固化,將所制微膠囊干燥,收集雙層微膠囊干粒或者將其繼續再次或多次包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036807.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針對CD20和CD3的雙特異性抗體及其用途
- 下一篇:有機發光顯示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