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雙葉輪水輪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911036721.7 | 申請日: | 2019-10-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578640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10 |
| 發明(設計)人: | 王孝義;于曉峰;薛康;劉聰;張玉華;邱支振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F03B3/14 | 分類號: | F03B3/14;F03B3/12;F03B3/00;F03B11/06;F03B15/00 |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問律師事務所 34134 | 代理人: | 杜袁成 |
| 地址: | 243002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葉輪 水輪機 | ||
1.一種雙葉輪水輪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輪機包括框架(1)、對流機構(2)、主傳動機構(3)、第一葉輪機構(4)及第二葉輪機構(5);所述框架(1)包括上橫梁(1.1)、下橫梁(1.2)和立柱(1.3),所述上橫梁(1.1)上設有上軸承座(2.1)的安裝孔及輸出軸(2.2)的伸出孔,所述下橫梁(1.2)上設有下軸承座(2.7)的安裝孔,所述上橫梁(1.1)及所述下橫梁(1.2)水平放置,所述立柱(1.3)豎直放置;所述對流機構(2)包括所述上軸承座(2.1)、所述下軸承座(2.7)、所述輸出軸(2.2)、上對流臂(2.3)、下對流臂(2.6)、上橫板(2.4)及下橫板(2.5),所述上軸承座(2.1)與所述上橫梁(1.1)緊密接觸并固定連接,所述輸出軸(2.2)安裝在所述上軸承座(2.1)中,所述輸出軸(2.2)與所述上軸承座(2.1)通過所述輸出軸(2.2)的軸肩進行軸向定位;所述上對流臂(2.3)水平放置并位于所述上軸承座(2.1)的下方,所述上對流臂(2.3)的一端與所述輸出軸(2.2)通過軸承連接,所述上對流臂(2.3)的另一端與水平放置的所述上橫板(2.4)垂直并固連,所述上對流臂(2.3)位于所述上橫板(2.4)的上方;所述下橫板(2.5)與所述上橫板(2.4)平行,所述下橫板(2.5)位于所述上橫板(2.4)的正下方;所述下對流臂(2.6)位于所述下橫板(2.5)的下方,所述下對流臂(2.6)的一端與所述下橫板(2.5)垂直并固連,所述下對流臂(2.6)的另一端伸出一短軸,所述短軸安裝在所述下軸承座(2.7)中,所述下軸承座(2.7)與所述下橫梁(1.2)緊密接觸并固連,所述下軸承座(2.7)和所述上軸承座(2.1)的軸線均與所述輸出軸(2.2)的軸線重合;所述主傳動機構(3)包括第一帶傳動機構(3.1)、第二帶傳動機構(3.2)、第三帶傳動機構(3.3)及傳動軸(3.4);所述第一帶傳動機構(3.1)包括第一大帶輪(3.1a)、第一小帶輪(3.1b)及第一同步帶(3.1c);所述第二帶傳動機構(3.2)包括第一帶輪(3.2a)、所述第一小帶輪(3.1b)、第二帶輪(3.2b)及第二同步帶(3.2c);所述第三帶傳動機構(3.3)包括第二大帶輪(3.3a)、第二小帶輪(3.3b)及第三同步帶(3.3c);所述第一帶傳動機構(3.1)的兩個帶輪與第二帶傳動機構(3.2)的三個帶輪的軸心共面;所述第一帶傳動機構(3.1)和所述第二帶傳動機構(3.2)均安裝在所述上橫板(2.4)的正上方;所述第一大帶輪(3.1a)與所述第一葉輪機構(4)的第一轉軸(4.1)固連,所述第一帶輪(3.2a)與所述第二葉輪機構(5)的第二轉軸(5.1)固連;所述第一大帶輪(3.1a)與所述第一帶輪(3.2a)的轉動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大帶輪(3.1a)帶動所述第一小帶輪(3.1b)轉動,所述第一帶輪(3.2a)帶動所述第二帶輪(3.2b)轉動,所述第二帶輪(3.2b)經過同步帶帶動所述第一小帶輪(3.1b)反向轉動,從而實現轉動方向相反的所述第一大帶輪(3.1a)與所述第一帶輪(3.2a)轉化為所述第一小帶輪(3.1b)的轉動;所述第三帶傳動機構(3.3)位于所述上橫板(2.4)的下方,所述第三帶傳動機構(3.3)中的第二大帶輪(3.3a)與所述傳動軸(3.4)固連,所述第一小帶輪(3.1b)與所述傳動軸(3.4)固連,所述第二小帶輪(3.3b)與所述輸出軸(2.2)固連;所述第一葉輪機構(4)與第二葉輪機構(5)組成結構相同,所述第一葉輪機構(4)包括所述第一轉軸(4.1)、葉輪傳動機構(4.2)、葉輪上轉臂(4.3)、葉片軸(4.4)、葉片(4.5)、葉輪下轉臂(4.6)及葉輪下轉臂轉軸(4.7);所述第一轉軸(4.1)通過軸承與所述葉輪傳動機構(4.2)中的定輪(4.2a)連接,所述定輪(4.2a)與所述上橫板(2.4)通過螺栓組固連,所述定輪(4.2a)位于所述上橫板(2.4)的下部;所述葉輪傳動機構(4.2)沿所述第一轉軸(4.1)的軸線對稱布置,所述葉輪傳動機構(4.2)中的所述定輪(4.2a)到齒輪(4.2c)的傳動比為2,所述葉輪傳動機構(4.2)安裝在所述葉輪上轉臂(4.3)上方,所述葉輪傳動機構(4.2)隨所述葉輪上轉臂(4.3)一起繞所述第一轉軸(4.1)軸線旋轉;所述葉片軸(4.4)的上、下兩端通過軸承分別與所述葉輪上轉臂(4.3)與所述葉輪下轉臂(4.6)連接;所述葉輪上轉臂(4.3)和所述葉輪下轉臂(4.6)均水平放置,所述葉輪上轉臂(4.3)與所述葉輪下轉臂(4.6)的對稱中心線在同一豎直平面內;所述葉片(4.5)縱向幾何對稱中心線與所述葉片軸(4.4)軸線重合,所述葉片(4.5)與所述葉片軸(4.4)固連后,構成水輪機的獲能部件;所述葉輪下轉臂(4.6)與所述葉輪下轉臂轉軸(4.7)固連,所述葉輪下轉臂轉軸(4.7)的軸線與所述第一轉軸(4.1)的軸線重合,所述葉輪下轉臂轉軸(4.7)通過軸承與所述下橫板(2.5)連接;所述第一葉輪機構(4)與所述第二葉輪機構(5)關于所述上對流臂(2.3)對稱,所述第一葉輪機構(4)與所述第二葉輪機構(5)的回轉軸線平行且回轉軸線與水平放置的所述上橫板(2.4)的下表面垂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工業大學,未經安徽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036721.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火花點火發動機的火花塞電極磨損率確定
- 下一篇:一種水力壓縮空氣儲能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