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塑料泡沫回收利用的熔融造粒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1911036385.6 | 申請日: | 2019-10-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733144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28 | 
| 發明(設計)人: | 劉松林;季君暉;王格俠;甄志超;祝磊;潘長霞 | 申請(專利權)人: | 常州中科綠塑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百川融創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B9/10 | 分類號: | B29B9/10;B29B9/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航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喬浩剛 | 
| 地址: | 213000 江蘇省常州市鐘樓經濟開發***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塑料 泡沫 回收 利用 熔融 工藝 | ||
1.用于塑料泡沫回收利用的熔融造粒工藝,其步驟在于:
S1:工作人員將切碎后的塑料碎片運輸至安裝于安裝架體上的塑料熔融裝置內,塑料熔融裝置對塑料碎片進行加熱熔化處理并使其轉換為熔融態后輸送給轉模成型裝置;
S2:轉模成型裝置接收熔融態塑料;
所述的轉模成型裝置包括轉模模具體、接料機構、間歇驅動機構、氣動推出機構、成型出料管,轉模模具體用于為熔融態塑料成型提供模具,接料機構用于接收塑料熔融裝置輸送的熔融態塑料并將其輸送至轉模模具體,間歇驅動機構用于驅使轉模模具體做間歇式轉動,氣動推出機構用于采用壓縮氣體吹動方式并經成型出料管將轉模模具體內的軟固態塑料顆粒吹出;
所述的塑料熔融裝置包括熔融分離機構、熔融輸送機構、動力機構,熔融分離機構用于對塑料碎片進行熔融處理并同時將熔融態塑料與石子等雜質分離,熔融輸送機構用于接收熔融態塑料并將其輸送至轉模成型裝置內,動力機構用于為熔融分離機構、熔融輸送機構運行提供動力;
所述的熔融分離機構包括熔融罐、過渡管道、分離管道、絞龍、儲存外殼,熔融罐為軸向垂直于地面且兩端開口的罐體結構,熔融罐固定于安裝架體上且其外部設置有用于為熔融罐內的塑料碎片進行熔融加熱的熔融加熱件,熔融罐的上開口端匹配有可打開/關閉的罐蓋;
所述的過渡管道可分為兩部分并分別為豎直段、傾斜段,豎直段軸向垂直于地面,豎直段固定于安裝架體上且豎直段的上管口與熔融罐的下開口端固定連接接通,傾斜段傾斜固定于安裝架體上,傾斜段與豎直段之間連接接通且接通處位于傾斜段/豎直段的中間位置處,并且接通處設置有用于過濾熔融態塑料中石子等雜質的濾板,傾斜段與豎直段之間構成交叉布置,過渡管道的傾斜段下管口匹配安裝有封閉端蓋且封閉端蓋同軸開設有穿設孔;
所述的分離管道傾斜固定于安裝架體上且分離管道的傾斜方向與過渡管道的傾斜段傾斜方向相互平行,分離管道的下管口與過渡管道的傾斜段上管口之間固定連接接通,分離管道的上管口匹配安裝有密封端蓋;
所述的分離管道的外圓面設置有出料嘴且出料嘴位于分離管道的底部并靠近分離管道的上管口,儲存外殼為上端開口、下端封閉的殼體結構且儲存外殼固定于安裝架體上,儲存外殼還位于出料嘴的正下方;
所述的絞龍與分離管道之間呈同軸布置,絞龍的一端與設置于分離管道上管口的密封端蓋同軸活動連接,絞龍的另一端依次穿過分離管道的下管口、過渡管道傾斜段、設置于封閉端蓋上的穿設孔并位于過渡管道下方,絞龍可繞自身軸向轉動,絞龍與穿設孔之間匹配安裝有密封圈,絞龍的螺旋面上還均勻間隔設置有若干組避讓孔,避讓孔用于在絞龍轉動并輸送石子等雜質過程中避免將熔融態塑料輸送走;
所述的熔融輸送機構位于熔融分離機構的下方,熔融輸送機構包括輸送管道、推料螺桿,輸送管道為兩端開口的管道結構且輸送管道水平固定于安裝架體上,輸送管道的外部設置有連接嘴且連接嘴位于輸送管道正上方,連接嘴還與過渡管道的豎直段下管口固定連接接通;
所述的輸送管道的一開口端匹配安裝有安裝端蓋且安裝端蓋同軸開設有伸出孔,輸送管道的另一開口端設置有連接支架;
所述的推料螺桿與輸送管道之間呈同軸布置,推料螺桿的一端與連接支架活動連接、另一端穿過設置于安裝端蓋上的伸出孔并位于輸送管道外部,推料螺桿可繞自身軸向轉動,推料螺桿與伸出孔之間匹配安裝有密封圈;
所述的輸送管道的外部匹配安裝有用于使輸送管道內的塑料始終保持熔融態的保溫加熱件;
所述的轉模模具體包括模具外殼一、模具外殼二、模具軸、轉模,模具外殼一與模具外殼二均為一端開口、一端封閉的圓筒結構,模具外殼一與模具外殼二的開口端之間設置有緊固件且兩者之間通過緊固件進行同軸固定連接、并且兩者之間共同構成兩端封閉的圓形殼體結構,模具軸同軸活動安裝于模具外殼一與模具外殼二構成的圓形殼體內并可繞自身軸向轉動,模具軸的動力輸入端伸出至模具外殼二外部;
轉模為圓柱體結構,轉模同軸固定于模具軸外部且其還位于模具外殼一/二內,轉模的一組端面與模具外殼一的腔底密封接觸、另一組端面與模具外殼二的腔底密封接觸,轉模的端面設置有貫穿其軸向厚度的模具孔,模具孔為由若干組顆粒孔組成且顆粒孔的直徑與成型后的塑料顆粒相匹配,模具孔沿轉模的圓周方向陣列設置有若干組,
模具外殼一的封閉端朝向塑料熔融裝置,模具外殼一的封閉端開設有貫穿其厚度的進料孔以及進氣孔,進料孔與進氣孔均位于模具外殼一封閉端垂直于地面的直徑方向上、且進料孔位于進氣孔的正上方、并且進料孔與進氣孔分別與模具孔連接接通,進料孔與塑料熔融裝置之間通過接料機構進行接通,進氣孔與氣動推出機構連接接通;
模具外殼二的封閉端與模具軸的動力輸入端均位于模具外殼一背離塑料熔融裝置的一側,模具外殼二的封閉端開設有貫穿其厚度的出料孔,出料孔與進氣孔之間呈同軸布置,成型出料管呈水平布置且其與出料孔之間固定連接接通;
所述的轉模成型裝置位于輸送管道設置有連接支架的管口背離其設置有安裝端蓋的管口的一側;
所述的模具外殼一與模具外殼二的軸向均平行于推料螺桿的軸向;
所述的接料機構包括呈水平布置的接料管,接料管的一端與輸送管道設置有連接支架的管口固定連接接通、另一端與進料孔固定連接接通;
所述的接料管上連接接通有泄壓構件,泄壓構件包括安裝筒、活塞、泄壓彈簧,安裝筒為一端開口、一端封閉的圓形筒體結構,安裝筒的開口端固定于接料管外部且兩者之間連接接通;
所述的活塞位于安裝筒內且兩者之間構成密封式滑動導向配合,并且活塞為耐熱性材料制成;
所述的泄壓彈簧設置于安裝筒腔底與活塞之間,泄壓彈簧的彈力驅使活塞做靠近接料管的運動;
所述的間歇驅動機構包括驅動電機、槽輪、撥軸、撥塊,驅動電機的軸向平行于模具軸的軸向且驅動電機固定于安裝架體上,撥軸的軸向平行于模具軸的軸向,撥軸活動安裝于模具外殼二的封閉端并可繞自身軸向轉動,驅動電機的動力輸出端與撥軸的動力輸入端之間設置有動力傳遞件三且兩者之間通過動力傳遞件三進行動力連接傳遞,動力傳遞件三為帶傳動動力傳遞結構;
所述的槽輪同軸固定于模具軸的動力輸入端外部,槽輪的外圓面設置有貫穿其軸向厚度的間歇槽且間歇槽沿槽輪的圓周方向陣列設置有若干組;
所述的撥塊固定于撥軸外部,撥塊上還設置有與間歇槽相匹配的圓柱銷,并且撥軸轉動一周期過程中,圓柱銷會做先位于間歇槽后脫離間歇槽的轉動并最終使轉模轉動且轉動位移等于相鄰兩組模具孔之間的距離;
所述的氣動推出機構包括連接氣管、接頭,接頭與進氣孔之間固定連接接通,連接氣管的一端與接頭連接接通、另一端與外界提供壓縮氣體的設備連接接通;
塑料熔融裝置經接料機構、進料孔將熔融態塑料輸送至轉模的模具孔內,隨后,間歇驅動機構驅使模具軸/轉模轉動且轉動位移為相鄰兩組模具孔之間的距離,即使下一組模具孔轉動至與進料孔接通;
S3:當與進料孔接通并儲存有熔融態塑料的模具孔轉動至與出料孔/進氣孔接通時,該熔融態塑料轉換為軟固態,隨后,氣動推出機構通過壓縮氣體使軟固態塑料經成型出料管向外輸出,由于模具孔由若干組顆粒孔組成,從而軟固態塑料呈顆粒狀被吹送出去,同時該過程中,熔融態塑料會依次向下一組模具孔內輸送,從而構成塑料輸入、吹送輸出的循環往復過程;
S4:所述的成型出料管的自由端連接接通有冷卻輸出裝置;
所述的冷卻輸出裝置包括循環水冷機構、顆粒輸送機構、風冷吹干機構,循環水冷機構用于接收經成型出料管輸出的軟固態塑料顆粒并對其進行水冷成型處理,顆粒輸送機構用于將經水冷并成型為固體顆粒狀的塑料顆粒輸送至風冷吹干機構內,風冷吹干機構用于采用風冷方式吹干塑料顆粒表面的水分后將其輸出;
軟固態塑料顆粒經成型出料管輸送至循環水冷機構內,循環水冷機構采用水冷方式對軟固態塑料顆粒進行冷卻處理,最終使其呈固態顆粒狀,隨后,顆粒輸送機構將固態顆粒狀塑料輸送至風冷吹干機構,風冷吹干機構采用風冷方式對固態顆粒狀塑料進行表面水分風干處理后將其輸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常州中科綠塑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百川融創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常州中科綠塑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百川融創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036385.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