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超深度脫硫脫氮加氫處理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911020749.1 | 申請日: | 2019-10-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05250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08 |
| 發明(設計)人: | 孫進;郭蓉;李揚;周勇;段為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連石油化工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B01J29/48 | 分類號: | B01J29/48;B01J29/78;B01J29/89;B01J35/10;C10G45/1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深度 脫硫 加氫 處理 催化劑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超深度脫硫脫氮加氫處理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以催化劑總重量為基準,第ⅥB族金屬以氧化物計為20%~45%,第Ⅷ族金屬以氧化物計為3%~10%,磷以氧化物計為3%~9%,分子篩為6%~18%,氧化鋁為18%~68%;總酸量為0.3~0.6mmol/g,平均孔徑為2~10nm。制備方法如下:(1)將擬薄水鋁石前驅體漿液、分子篩和有機醇混合得到漿液A;(2)將硅烷偶聯劑加入到漿液A中,調節pH值為7.5~11,得到漿液B;(3)漿液B進行老化,老化物料過濾脫除一定水分后,加入有機胺和硅烷偶聯劑捏合成可塑體,經成型、干燥和焙燒后,得到復合載體;(4)將活性金屬浸漬液浸漬于復合載體上,經干燥、焙燒,得到催化劑。本發明催化劑活性金屬組分含量高,金屬分散好,適用于柴油超深度脫硫、脫氮反應。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催化劑制備技術,具體地涉及一種超深度脫硫脫氮加氫處理催化劑及制備方法。
技術背景
隨著對于柴油超深度加氫脫硫反應的深入研究,人們發現多孔低酸性分子篩或復合氧化鋁(CN103349995A,CN102631934A,CN105251527A,J.Catal.317(2014)303-317,J.Catal.317(2010)273-286)為載體制備的加氫處理催化劑,具有更優異的氫吸附能力,因而其加氫活性更高,更易于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 6-DMDBT)類難直接脫除硫化物的加氫脫硫。但分子篩-氧化鋁復合載體存在較多微孔和介孔,孔徑大小的不一致導致存在差異較大的毛細管力,在浸漬活性金屬溶液過程中容易存在金屬擴散不均勻。此外,用于超深度脫硫脫氮反應的催化劑金屬含量較高,因此制備過程中浸漬液濃度較大,浸漬液的性質也會對金屬在浸漬中的擴散行為產生影響。
CN108620081A公開了一種加氫催化劑浸漬液及其制備方法,浸漬液組成以氧化物計,第VIB族金屬氧化物為5~70g/100mL,第Ⅷ族金屬氧化物為1~30g/100mL,有機酸與第Ⅷ族金屬原子摩爾比為0.1~1,有機胺與第VIB族金屬原子摩爾比為0.1~2。CN 106607039A、CN108568305A、CN102994141A、CN103769125A、CN103769222A等也公開了類似的添加絡合劑/螯合劑等方法制備浸漬液,通過改變浸漬液表面張力和粘度,使活性金屬的擴散行為發生改變。
現有浸漬液的制備方法,均為水溶液溶解活性組分金屬并添加相應的絡合劑/螯合劑,為了保證金屬含量及絡合劑的溶解性能,CN106607097A、CN106607096A、CN103769220B等采用二段絡合浸漬法,步驟復雜,且因為溶解度的緣故,存在一定的溶解區間。
對于制備用于超深度脫硫脫氮的復合載體加氫處理催化劑,需要更適宜的浸漬液。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超深度脫硫脫氮復加氫處理催化劑及制備方法。本發明催化劑活性金屬組分含量高,金屬分散效果更好,適用于柴油超深度加氫脫硫、脫氮反應。
本發明的超深度脫硫脫氮加氫處理催化劑,以催化劑總重量為基準,第ⅥB族金屬以氧化物計為20%~45%,優選23%~40%,第Ⅷ族金屬以氧化物計為3%~10%,優選3.5%~9%,磷以氧化物計為3%~9%,分子篩為6%~18%,氧化鋁為18%~68%;所述分子篩為Y型分子篩、β沸石、ZSM系列分子篩、TS系列分子篩、SAPO系列分子篩、MCM系列分子篩或SBA系列分子篩中的一種或多種,優選β沸石、ZSM系列分子篩、TS系列分子篩、SAPO系列分子篩;第VIB族元素優選為Mo和/或W,第Ⅷ族元素優選Co和/或Ni;第VIII族金屬/(第VIB族金屬+第VIII族金屬)以氧化物計的重量比為0.01~0.90,磷以氧化物計與第VIII族金屬氧化物質量比為0.2~6。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連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連石油化工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102074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TA15和TC31異種鈦合金材料的電子束焊接方法
- 下一篇:紙張處理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