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導電共聚物包覆Si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及其制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998799.0 | 申請日: | 2019-10-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79752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2-14 |
| 發明(設計)人: | 馬劉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馬劉東 |
| 主分類號: | H01M4/38 | 分類號: | H01M4/38;H01M4/62;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嵌段共聚物 水楊酸 包覆 苯胺 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 導電共聚物 負極材料 碳納米管 制法 電池充放電過程 羧基化碳納米管 導電性 導電界面 導電通路 緩沖空間 活性位點 結構損耗 配方原料 體積膨脹 電解液 納米硅 縮合劑 鋰離子 微粉 嵌入 收縮 網絡 | ||
本發明涉及鋰離子負極材料技術領域,且公開了一種導電共聚物包覆Si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及其制法,包括以下配方原料:羧基化碳納米管、縮合劑、納米硅微粉、聚(苯胺?水楊酸)嵌段共聚物。該一種導電共聚物包覆Si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及其制法,納米Si顆粒均勻地負載在碳納米管上,形成更多的活性位點供Li+嵌入,聚(苯胺?水楊酸)嵌段共聚物包覆住納米Si顆粒,避免了電解液與納米Si的直接接觸,為納米Si體積膨脹和收縮提供了緩沖空間,避免了負極材料的結構損耗,聚(苯胺?水楊酸)嵌段共聚物良好的導電性,在納米Si顆粒和碳納米管之間形成了網絡導電界面,為電池充放電過程中Li+和電子提供導電通路。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鋰離子負極材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導電共聚物包覆Si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及其制法。
背景技術
鋰離子電池是一種可充電的二次電池,主要是通過鋰離子在正極和負極之間移動來工作,在充放電過程中,鋰離子在正負電極之間往返嵌入和脫嵌,實現鋰離子的遷移和傳輸過程,當對電池進行充電時,電池的正極上有鋰離子生成,生成的鋰離子脫離正極,經過電解液嵌入負極的微孔中,嵌入的鋰離子越多,電池的充電容量越高,當電池進行放電過程中,嵌在負極微孔結構中的鋰離子脫出,又經過電解質嵌入正極,嵌入正極的鋰離子越多,放電容量就越。
鋰離子電池具有能量密度大、輸出電壓高、循環性能穩定、充電效率高等優點,是一種污染非常小的綠色電池,鋰離子電池由正極、負極、隔膜、電解液、電池外殼等組成,其中負極材料對鋰離子電池的電化學性能有著很大的影響,目前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主要有碳負極材料、含鋰過渡金屬氮化物負極材料、合金類負極材料、納米氧化物材料、硅基負極材料等。
硅基負極材料具有低嵌鋰電位、低原子質量、高能量密度等優點,目前主要是通過對單質硅的改性,如硅的合金化、硅的多孔化以及硅的納米化來制備硅基負極材料,然而由于單質硅的導電性和電化學性能較差,抑制了鋰離子和電子在負極材料的脫嵌過程,降低了鋰離子電池的電容量和能量密度,并且硅基負極材料在嵌脫鋰循環過程中,會出現明顯的體積膨脹和收縮現象,容易導致負極材料的基體崩潰和粉化,降低了負極材料的倍率性能和鋰離子電池的電化學循環穩定性。
發明內容
(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導電共聚物包覆Si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及其制法,解決了現有的硅基負極材料的導電性和電化學性能較差的問題,同時解決了硅基負極材料在充放電過程中,自身容易體積膨脹和收縮,導致負極材料的基體崩潰和粉化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導電共聚物包覆Si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及其制法,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數計的配方原料:10-18份羧基化碳納米管、1-3份縮合劑、5-8份納米硅微粉、71-84份聚(苯胺-水楊酸)嵌段共聚物。
優選的,所述羧基化碳納米管為羧基化多壁碳納米管,尺寸規格為長度10-30um,外徑≤8nm,活性羧基含量約為3.8%。
優選的,所述縮合劑二環己基碳二亞胺。
優選的,所述納米硅微粉為球形單質納米Si,直徑為50-300nm。
優選的,所述聚(苯胺-水楊酸)嵌段共聚物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配制0.6-0.8mol/L的硫酸溶液作為電解質,工作電極為玻碳電極,對電極為Pt電極,參比電極為Ag/AgCl電極,依次向電解質中加入適量的2-甲氧基苯胺、4-氨基水楊酸和十二烷基硫酸鈉,攪拌均勻后進行采用循環伏安法,在800-820mv的恒電流下進行電化學沉積法,掃描速率為40-45mV/s電化學共聚掃描圈數為8-10圈。
(2)將玻碳電極上產生的共聚物使用蒸餾水洗滌干凈,并充分干燥,制備得到聚(苯胺-水楊酸)嵌段共聚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馬劉東,未經馬劉東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99879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