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軟包鋰離子電池析鋰檢測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992074.0 | 申請日: | 2019-10-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077455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28 |
| 發明(設計)人: | 查惟偉;代東舉;張芳妍;饒睦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遨優動力系統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R31/378 | 分類號: | G01R31/378;G01R31/3835;G01R31/37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黃鵬飛 |
| 地址: | 313000 ***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鋰離子電池 檢測 方法 | ||
本發明提出的軟包鋰離子電池析鋰檢測方法,包括將銅箔對折成所需的長度和寬度,并將裁剪后的銅箔浸泡在濃硫酸中后取出進行干燥處理后得到參照電極;制作裸電芯后,對裸電芯進行正/負極耳的焊接,焊接后進行鋁塑膜頂封,并將鋁塑膜頂封后的電芯的側面一側開口;將所述參照電極從所述電芯側面開口處插入電芯,得到鋰離子電池;在充放電過程中,監控所述鋰離子電池負極及參照電極之間的電壓變化;根據所述電壓變化判斷所述鋰離子電池是否發生析鋰。本發明中提供的電池析鋰檢測方法,利用了參照電極,可以更加科學及準確的判斷鋰電池是否發生析鋰,避免了現有技術中肉眼觀察析鋰出現的誤判情況。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鋰離子電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軟包鋰離子電池析鋰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動力鋰離子電池在電動大巴、乘用車、物流車等領域的普及應用,但是電動汽車對鋰離子電池壽命的要求越來越高,其中電池的容量衰減是制約電動汽車快速發展的一大瓶頸之一。
各大動力電池企業均在引進新技術、新工藝、優化電芯設計以及導入新材料等措施來延長電池的循環次數。若新技術、工藝不成熟,電芯設計不合理(NP比偏低,漿料配比不恰當),新材料缺陷等,就會導致電池長期循環測試時負極容易發生析鋰,鋰枝晶的生長很容易刺穿隔膜導致正負極短路,引發電池起火,造成充放電設備燒毀,更嚴重會引發火災。
目前鋰離子電池析鋰的檢測方法主要是拆解后觀察負極界面,但是當電池輕微析鋰時使用這種方法就很難發現析鋰。因此,若要對析鋰做出精確的判斷,還需要進行更為科學的方法,從而避免鋰離子電池由于負極析鋰導致起火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有技術中無法更加科學精確的判斷鋰離子電池負極是否發生析鋰而導致的安全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軟包鋰離子電池析鋰檢測方法,其可更加客觀更加精確的判斷鋰離子電池是否發生析鋰,從而有效的避免了由于析鋰帶來的安全問題。
本發明的提供一種軟包鋰離子電池析鋰檢測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將銅箔對折成所需的長度和寬度,并將裁剪后的銅箔浸泡在濃硫酸中后取出進行干燥處理后得到參照電極;
制作裸電芯后,對裸電芯進行正/負極耳的焊接,焊接后進行鋁塑膜頂封,并將鋁塑膜頂封后的電芯的側面一側開口;
將所述參照電極從所述電芯側面開口處插入電芯,按照常規工藝進行陳化、化成、二封、分容等處理得到鋰離子電池;
對所述鋰離子電池進行充放電;
在充放電過程中,監控所述鋰離子電池負極及參照電極之間的電壓變化;
根據所述電壓變化判斷所述鋰離子電池是否發生析鋰。
在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銅箔的厚度為6um-8um之間,所述對折后的銅箔的寬度為18um-20um之間,所述對折后的銅箔的長度為80um-100um之間,在濃硫酸中浸泡的時間為3-5min。
在一個優選實施例中,將干燥后的銅箔的一端與負極焊接,并在焊接點處貼上高溫膠帶,同時用隔膜包裹銅箔的長度方向,銅箔的寬度方向保持開口。
在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鋰離子電池具有三個電極,分別為正極、負極和所述參照電極。
在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參照電極從所述電芯側面開口處插入電芯后,使用鋁塑膜側封,然后入烤箱干燥后將所述鋰離子電池置于手套箱中,將鋰片插入所述參照電極的銅箔中并注入電解液,再按照常規工藝進行陳化、化成、二封、分容處理。
在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手套箱中的水氧值應分別小于等于0.1ppm;所述鋰片的厚度為0.25mm-0.5mm,直徑為15mm-16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遨優動力系統有限公司,未經浙江遨優動力系統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99207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光掩模、光掩模的制造方法和電子器件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電子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