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快速純化血清中IgG和IgE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863313.2 | 申請日: | 2019-09-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567787A | 公開(公告)日: | 2019-12-13 |
| 發明(設計)人: | 王彥波;傅玲琳;王翀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工商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1/34 | 分類號: | G01N1/34 |
| 代理公司: | 35232 廈門創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尤懷成;王鳳玲 |
| 地址: | 310012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甘氨酸緩沖液 混合孵育 緩沖液 洗脫液 血清 洗脫 中和 瓊脂糖凝膠 食物過敏原 親和純化 血清樣品 再利用 構建 串聯 檢測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快速純化血清中IgG和IgE的方法,該方法包括:構建串聯親和純化系統,首先利用Protein G瓊脂糖凝膠與血清混合孵育,以獲得結合成分A和流穿成分B;再利用Protein L瓊脂糖凝膠與所述流穿成分B混合孵育,以獲得結合成分C和流穿成分D;接著,利用甘氨酸緩沖液洗脫所述結合成分A,收集洗脫液,用HEPES?Na緩沖液中和,以獲得純化后的IgG溶液;最后,利用甘氨酸緩沖液洗脫所述結合成分C,收集洗脫液,用HEPES?Na緩沖液中和,以獲得純化后的IgE溶液。該純化方法能夠在1小時內從少量血清樣品中分別純化得到IgG和IgE,從而為食物過敏原的檢測提供材料。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免疫學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快速純化血清中IgG和IgE的方法。
背景技術
食物過敏已成為全球性的食品安全問題,不僅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還危害消費者健康,顯著降低生活質量。準確檢測食物過敏原是食物過敏研究的基礎,也是讓患者了解自己應該避開那些食物,以防過敏性休克。
目前,食物過敏大都是由IgE引起的I型超敏反應,過敏個體血清中的IgE能夠特異性識別并結合食物過敏原。基于此,IgE已成為食物過敏原檢測的主要工具。另一方面,食物成分進入人體后還可能引起常規免疫反應,產生特異性IgG;然而IgG并不直接參與食物過敏反應,其存在會干擾基于IgE的食物過敏原檢測。血清中IgE相對含量較低且存在大量性質類似的IgG干擾,因此利用粗血清進行過敏原檢測容易出現假陽性和假陰性,而利用從血清中純化的IgE進行檢測可以規避這一問題。然而,由于IgE與IgG性質相似,且血清樣品往往較為珍貴,常規的純化方法(如色譜法等)不但需要花費數天的時間,還會造成大量浪費,且無法達到理想的分離效果。
相關技術中,有文獻報道能夠利用IgE特異性抗體進行血清中IgE的純化。但是,抗體成本高昂且難以穩定保存;此外,抗體本身也是一種污染源,會造成純化產物的二次污染。因此,純化血清中IgE的方法有待改進。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相關技術中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快速純化血清中IgG和IgE的方法。該純化方法能夠在1小時內從少量血清樣品中分別純化得到IgG和IgE,從而為食物過敏原的檢測提供材料。
為此,在本發明的一方面,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快速純化血清中IgG和IgE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Protein G瓊脂糖凝膠與血清混合孵育,以獲得結合成分A和流穿成分B;
(2)將Protein L瓊脂糖凝膠與所述流穿成分B混合孵育,以獲得結合成分C和流穿成分D;
(3)將所述結合成分A用甘氨酸緩沖液洗脫,收集洗脫液,洗脫液用HEPES-Na緩沖液中和,以獲得純化IgG溶液;
(4)將所述結合成分C用甘氨酸緩沖液洗脫,收集洗脫液,洗脫液用HEPES-Na緩沖液中和,以獲得純化IgE溶液。
根據本發明的一種快速純化血清中IgG和IgE的方法,通過串聯親和純化技術,先用Protein G瓊脂糖凝膠將血清中的IgG完全結合,之后用Protein L瓊脂糖凝膠將IgE結合,再分別洗脫兩個結合成分的物質,可從少量血清樣本中依次獲得IgG和IgE純品,可以作為抗原和過敏原檢測的工具;并且整個純化過程在1小時內可完成,純化速度快。
另外,根據本發明上述實施例提出的一種快速純化血清中IgG和IgE的方法,還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術特征: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在所述步驟(1)中,Protein G瓊脂糖凝膠與血清的體積比為2:1~5:1。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在所述步驟(1)中,混合孵育的溫度為4℃,孵育時間為30~120min。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工商大學,未經浙江工商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86331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