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通話接聽方法、裝置、計算機設備及存儲介質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743896.5 | 申請日: | 2019-08-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650249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1-17 |
| 發明(設計)人: | 劉真 | 申請(專利權)人: |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M3/02 | 分類號: | H04M3/02;H04M3/20;H04M3/22;H04M3/42;H04M3/493;H04W4/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匯思誠業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馮曉平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福***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通話 接聽 方法 裝置 計算機 設備 存儲 介質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通話接聽方法、裝置、計算機設備及存儲介質,涉及基架運維技術領域。該通話接聽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呼叫端根據用戶輸入的編輯器啟動指令開啟呼入差別化模式,并在呼叫端發起呼叫請求時,向所述呼叫端發起編輯器啟用請求。呼叫端在經用戶確認編輯器啟用后,通過內容編輯器獲取用戶輸入的主題信息,并將呼叫端用戶ID一并發送到被呼叫端。被呼叫端根據用戶輸入的主題信息和呼叫端用戶ID確定響鈴狀態及響鈴狀態的目標比率,并提示用戶進行接聽。采用該通話接聽方法能夠提高用戶預期的通話接聽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基架運維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通話接聽方法、裝置、計算機設備及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在移動互聯網生活越來越豐富的今天,網絡語音通話/網絡視頻通話已成為人們常用的溝通交流方式之一。它們使得人們溝通交流不再受到物理空間的限制,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活。目前,語音通話/網絡視頻通話中被呼叫的一方是無條件的,即只要呼叫方有權限發起語音通話,可以不分時間不分場合的發起通話。這樣,在一些場景如開會、睡覺等就會被呼叫方打擾。通常這種情況下被呼叫方不得不通過關閉響鈴聲來防止被打擾。但這種方法是無差別的,如果是重要的人或事,因響鈴關閉無法提示被呼叫方,就有可能給被呼叫方帶來損失。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通話接聽方法、裝置、計算機設備及存儲介質,用以解決目前通話接聽預期效果不佳的問題。
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通話接聽方法,包括被呼叫端執行的如下步驟:
根據用戶輸入的編輯器啟動指令開啟呼入差別化模式,其中,所述呼入差別化模式在呼叫端呼叫時請求所述呼叫端啟動內容編輯器,所述內容編輯器用于獲取呼叫端用戶輸入的主題信息;
接收所述呼叫端的呼叫請求,中斷所述呼叫請求的呼叫,向所述呼叫端發起編輯器啟用請求;
接收呼叫端發送的呼叫參數,恢復所述呼叫請求的呼叫,所述呼叫參數包括所述呼叫端用戶輸入的主題信息和呼叫端用戶ID;
將所述主題信息與預先設置的緊急狀況對照表進行關鍵詞匹配,根據關鍵詞匹配的結果確定響鈴狀態及響鈴狀態的比率,其中,所述緊急狀況對照表存儲著用于對照的關鍵詞,每個所述關鍵詞有對應的緊急等級,所述響鈴狀態包括響鈴、震動和閃光;
采用所述呼叫端用戶ID查詢預設的聯系人類型表,確定所述呼叫端用戶的聯系人類型,并根據所述呼叫端用戶的聯系人類型獲取對應的優先因子,其中,所述聯系人類型表存儲著用戶ID和聯系人類型的映射關系,所述聯系人類型與所述優先因子預設有映射關系,所述優先因子是代表聯系人類型優先級別的權重因子;
將所述響鈴狀態的比率與所述優先因子相乘,得到響鈴狀態的目標比率;
根據所述響鈴狀態及所述響鈴狀態的目標比率提示用戶接聽。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實現方式,進一步提供一種實現方式,在所述根據用戶輸入的編輯器啟動指令開啟呼入差別化模式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
建立監聽服務,所述監聽服務用于監聽是否有呼叫請求;
建立編輯器啟用請求,所述編輯器啟用請求在所述監聽服務監聽到有呼叫請求時觸發,向所述呼叫端發送,以使所述呼叫端根據所述內容編輯器啟用請求在呼叫端界面上啟動所述內容編輯器;
基于所述監聽服務和所述編輯器啟用請求建立所述呼入差別化模式,所述呼入差別化模式通過所述編輯器啟動指令控制開啟。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實現方式,進一步提供一種實現方式,所述將所述主題信息與預先設置的緊急狀況對照表進行關鍵詞匹配,根據關鍵詞匹配的結果確定響鈴狀態及響鈴狀態的比率,包括:
采用分詞工具將所述主題信息進行分割,得到待比對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經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74389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