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大斷面異坡度折角部位混凝土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702937.6 | 申請日: | 2019-07-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374635A | 公開(公告)日: | 2019-10-25 |
| 發明(設計)人: | 王孝海;陳敏;吳世斌;羅剛;黃紀村;張繼屯;劉凡;沈杰;劉喆;彭培龍;張相明;易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三峽建設管理有限公司;中國水利水電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D11/10 | 分類號: | E21D11/10 |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峽專利事務所 42103 | 代理人: | 李登橋 |
| 地址: | 610042 四川省成都***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邊墻 襯砌臺車 澆筑 混凝土 底角 混凝土施工 面板區域 折角部位 大斷面 襯砌 折點 坡度 折線 搭接區域 扇形模板 扇形區域 施工步驟 下游坡度 有效解決 不一致 澆筑倉 泄洪洞 就位 移位 倉襯 洞室 施工 增設 上游 保證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大斷面異坡度折角部位混凝土施工方法,當泄洪洞的龍落尾變折線范圍A為0~180°時,其具體施工步驟:步驟一,首先將邊墻襯砌臺車上游面板底角就位于第一變折點位置;步驟二,將邊墻襯砌臺車面板區域混凝土全部進行澆筑;步驟三,待此區域澆筑完成之后,將邊墻襯砌臺車進行移位,其就位原則是:保證邊墻襯砌臺車下游面板底角就位于第一變折點位置,此時會在邊墻襯砌臺車的面板與一期澆筑倉面形成第一扇形混凝土搭接區域;步驟四,再將邊墻襯砌臺車面板區域混凝土全部進行澆筑該施工方法有效解決了在大型洞室邊墻襯砌因上、下游坡度不一致造成兩倉襯砌之間存在扇形區域,需增設扇形模板進行襯砌施工。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洞室襯砌施工,具體涉及一種大斷面異形結構一次次澆筑成型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白鶴灘水電站泄洪洞工程主要包括3條泄洪洞,每條泄洪洞由進口漸變段、上平段、龍落尾段組成。龍落尾由渥奇曲線段、斜坡段和反弧段組成。渥奇曲線方式為Z=X2/500+0.015X,斜坡段為渥奇曲線與反弧之間的連接過渡段,1#和2#泄洪洞斜坡坡度1:4,3#泄洪洞斜坡坡度為1:3.72,反弧段位于斜坡段下游,反弧半徑為300m。
白鶴灘泄洪洞龍落尾段坡度從起點樁號至結束樁號均在發生變化,臺車在襯砌時,若上下游倉位分別位于兩個不同坡度軌道時,則兩倉之間形成扇形區域無法使用臺車進行襯砌,根據以往經驗,我國水電工程泄洪洞龍落尾混凝土施工中,普遍采用扇形模板+臺車面板進行施工,該施工方法需在不同折角部位增設不同扇形模板,且扇形模板與臺車面板之間搭接困難,容易在搭接部位出現漏漿、錯臺等質量問題。為此,必須發明一種施工方法,以保證折角部位取消扇形模板實現混凝土澆質量滿足設計技術要求。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的泄洪洞龍落尾混凝土施工中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大斷面異坡度折角部位混凝土施工方法,該施工方法有效解決了在大型洞室邊墻襯砌因上、下游坡度不一致造成兩倉襯砌之間存在扇形區域,需增設扇形模板進行襯砌施工。通過該施工方法能夠減少扇形模板工程量,有效降低混凝土施工成本。
為了實現上述的技術特征,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大斷面異坡度折角部位混凝土施工方法,混凝土施工的總體原則為從下游至上游;
當泄洪洞的龍落尾變折線范圍A為0~180°時,其具體施工步驟:
步驟一,首先將邊墻襯砌臺車上游面板底角就位于第一變折點位置;
步驟二,將邊墻襯砌臺車面板區域混凝土全部進行澆筑;
步驟三,待此區域澆筑完成之后,將邊墻襯砌臺車進行移位,其就位原則是:保證邊墻襯砌臺車下游面板底角就位于第一變折點位置,此時會在邊墻襯砌臺車的面板與一期澆筑倉面形成第一扇形混凝土搭接區域;
步驟四,再將邊墻襯砌臺車面板區域混凝土全部進行澆筑;
當泄洪洞的龍落尾變折線范圍A為180°~360°時,其具體施工步驟:
步驟一,首先按照頂拱襯砌臺車進行設計就位,使得頂拱襯砌臺車上游面板頂角就位于第二變折點位置;
步驟二,待頂拱襯砌臺車初步就位之后,將邊墻襯砌臺車按照頂拱襯砌臺車的邊墻投影區域進行就位;
步驟三,待邊墻襯砌臺車就位之后,將邊墻襯砌臺車所在區域全部進行澆筑;
步驟四,待步驟三的倉位澆筑完成之后,對邊墻襯砌臺車和頂拱襯砌臺車進行移位,其就位原則是:保證頂拱襯砌臺車按照頂部坡比,使得頂拱襯砌臺車下游面板頂角就位于第二變折點位置,邊墻襯砌臺車就位按照頂拱襯砌臺車的邊墻投影區域進行就位;
步驟五,待邊墻襯砌臺車和頂拱襯砌臺車就位之后,此時會在邊墻襯砌臺車和頂拱襯砌臺車的面板與一期澆筑倉面形成第二扇形混凝土搭接區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三峽建設管理有限公司;中國水利水電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經中國三峽建設管理有限公司;中國水利水電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70293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