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構建車體結構與乘員損傷評價的關聯模型的方法、裝置和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658639.1 | 申請日: | 2019-07-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4766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09 |
| 發明(設計)人: | 歐陽俊;盧靜;鄭顥;王玉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23 | 分類號: | G06F30/23;G06F30/15;G06F119/14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黃華蓮;郝傳鑫 |
| 地址: | 510030 廣東省廣州市越***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構建 車體 結構 乘員 損傷 評價 關聯 模型 方法 裝置 設備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構建車體結構與乘員損傷評價的關聯模型的方法,包括:獲取預設的車體結構評價指標的參數;根據車體結構評價指標的參數得到模型輸入量,并輸入至預設的有限元乘員約束系統模型中,以仿真計算得到對應的乘員損傷評價指標的參數;根據得到的車體結構評價指標的參數及與其對應的乘員損傷評價指標的參數,分析車體結構評價指標與乘員損傷評價指標的關聯性;根據分析得到的關聯性,建立車體結構評價指標與乘員損傷評價指標兩者的關聯模型。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構建車體結構與乘員損傷評價的關聯模型的裝置和設備。采用本發明實施例,建立車體結構與乘員損傷評價的關聯模型,用來指導車體結構的設計,縮短汽車碰撞安全的開發周期。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車輛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構建車體結構與乘員損傷評價的關聯模型的方法、裝置和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汽車的普及,交通事故頻繁發生,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汽車碰撞安全成為了現代汽車工業研究的熱點。在汽車碰撞安全開發過程中,碰撞安全性能的常規流程往往是:先進行車體結構設計,然后基于車體結構設計開展乘員保護設計。而車體結構的優化是一個繁瑣的過程,一般會進行數百次的優化計算,而乘員保護設計也要跟隨進行數百次的優化計算,以達到及時評價車體結構的設計是否滿足乘員保護的設計要求。
本發明人在實施本發明的過程中發現,現有技術中存在以下技術問題:現有的汽車碰撞安全開發過程中,由于不明確車體結構設計與乘員保護的設計要求之間的關系,所以并不能很好地預知設計出來的車體結構是否滿足乘員保護的設計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構建車體結構與乘員損傷評價的關聯模型的方法、裝置和設備,建立車體結構與乘員損傷評價的關聯模型,用來評價車體結構的設計是否符合乘員損傷評價要求,從而及時指導車體結構的設計,縮短汽車碰撞安全的開發周期。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構建車體結構與乘員損傷評價的關聯模型的方法,包括:
獲取預設的車體結構評價指標的參數;
根據所述車體結構評價指標的參數得到模型輸入量,并輸入至預設的有限元乘員約束系統模型中,以仿真計算得到對應的乘員損傷評價指標的參數;
根據得到的所述車體結構評價指標的參數及與其對應的所述乘員損傷評價指標的參數,分析所述車體結構評價指標與所述乘員損傷評價指標的關聯性;
根據分析得到的所述車體結構評價指標與所述乘員損傷評價指標之間的關聯性,建立所述車體結構評價指標與所述乘員損傷評價指標兩者的關聯模型。
相比于現有技術,本發明實施例公開的構建車體結構與乘員損傷評價的關聯模型的方法,首先,根據所述車體結構評價指標的參數得到模型輸入量,并輸入至預設的有限元乘員約束系統模型中,以仿真計算得到對應的乘員損傷評價指標的參數;然后,根據得到的車體結構評價指標的參數及與其對應的所述乘員損傷評價指標的參數,分析車體結構評價指標與乘員損傷評價指標的關聯性;最后,根據分析得到的關聯性,建立車體結構評價指標與乘員損傷評價指標兩者的關聯模型。由上分析可知,本發明實施例能夠構建車體結構評價指標與乘員損傷評價指標兩者的關聯模型,從而能夠準確了解車體結構設計與乘員保護的設計要求之間的關系,并且在構建好所述關聯模型后,可以用該關聯模型來預知設計出來的車體結構是否滿足乘員保護的設計要求,這樣就能夠快速地優化車體結構的設計而使得汽車碰撞安全的開發周期縮短。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車體結構為車輛前端結構,包括剛性壁障、防火墻及設于所述剛性壁障和所述防火墻之間的發動機。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車體結構評價指標包括一階加速度和防火墻侵入量;其中,
所述一階加速度為所述車體結構發生正面碰撞時一階形變區產生的加速度;所述一階形變區包括所述剛性壁障與所述發動機之間的區域及所述發動機與所述防火墻之間的區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65863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抗震防摔保護電池
- 下一篇:導線的識別系統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