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智慧城市網絡監管方法及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585094.6 | 申請日: | 2019-07-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8783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05 |
| 發明(設計)人: | 邵澤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秦川物聯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29/08 | 分類號: | 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張超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智慧 城市 網絡 監管 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智慧城市網絡監管方法,基于物聯網結構建立業務A網和監管網;所述監管網包括依次交互的監管用戶平臺、監管服務平臺、監管管理平臺、監管傳感網絡平臺和監管對象平臺;將業務A網作為監管對象平臺,所述監管網在監管用戶平臺的授權下對業務A網進行監管。本發明還公開了智慧城市網絡監管系統。本發明智慧城市網絡監管方法及系統,業實現了在現有的物聯網架構下對業務的監管,當監管用戶平臺面臨與業務A網的糾紛時,可以很大程度上緩解舉證困難的問題,從而提高監管用戶平臺的用戶體驗,并且實際形成了監管網監管業務A網,而用戶平臺監管監管網這樣一個完整的監管鏈。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智慧城市物聯網技術領域,具體涉及智慧城市網絡監管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智慧城市(英語:Smart City)是指利用各種信息技術或創新概念,將城市的系統和服務打通、集成,以提升資源運用的效率,優化城市管理和服務,以及改善市民生活質量。智慧城市是把新一代信息技術充分運用在城市中各行各業基于知識社會下一代創新(創新2.0)的城市信息化高級形態,實現信息化、工業化與城鎮化深度融合,有助于緩解“大城市病”,提高城鎮化質量,實現精細化和動態管理,并提升城市管理成效和改善市民生活質量。關于智慧城市的具體定義比較廣泛,目前在國際上被廣泛認同的定義是,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知識社會下一代創新(創新2.0)環境下新的城市形態,強調智慧城市不僅僅是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更重要的是通過面向知識社會的創新2.0的方法論應用,構建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為特征的城市可持續創新生態。
物聯網技術屬于智慧城市中最重要的技術之一,在云平臺管理的物聯網中,云平臺運營商通過和用戶進行信息交互,獲得大量用戶數據,并通過網絡向用戶傳輸其所需信息進行獲利。信息的開放共享必然帶來信息保護的問題。受云平臺運營商終端設備、通信方式、網絡應用場景等條件的制約,這一過程中,存在著大量的風險,如用戶所需信息數據來源是否經過合法授權和備案;用戶所獲信息內容是否被竊取、劫持、篡改、破壞;云平臺運營商利用信息資源提供的服務費用是否合理合法等。廣大人民群眾在獲得云平臺信息服務的同時,也對自身的信息安全、云數據存儲、隱私保護等問題存在諸多擔憂,而封閉的信息保護,又會增加云平臺數據共享的難度,不利于云平臺管理的物聯網用戶信息需求的實現。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技術的智慧城市物聯網架構體系中缺少完善的監管體系和監管方法,目的在于提供智慧城市網絡監管方法及系統,解決上述問題。
本發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智慧城市網絡監管方法,基于物聯網結構建立業務A網和監管網;所述物聯網結構包括依次交互的用戶平臺、服務平臺、管理平臺、傳感網絡平臺和對象平臺;所述業務A網為業務A網內的用戶提供服務;所述監管網包括依次交互的監管用戶平臺、監管服務平臺、監管管理平臺、監管傳感網絡平臺和監管對象平臺;將業務A網作為監管對象平臺,所述監管網在監管用戶平臺的授權下對業務A網進行監管。
現有技術中,申請人為成都秦川物聯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國專利CN201510795175.0等多份專利中提出了一種物聯網的架構,發明人基于此些技術對智慧城市的監管體系進行了創造性設計。
本發明應用時,首先需要基于物聯網結構建立業務A網和監管網,這里所說的物聯網結構即為之前提到的專利所做出的設計,這個結構中各個部分中功能和工作過程均為現有技術,所以在此不多做復述;這里所述的業務A網和監管網的特點為,監管網所針對的監管用戶平臺和業務A網是不同的,這種方式一般匹配于智慧校園、工廠物聯網等服務主體是特定群體,不是人民大眾的方式,也就是說監管用戶平臺上的人民作為用戶直接受到監管網的監管服務,而在業務A網中,其用戶不是人民大眾,而是有特定需求的個體的人或多個有特定需求的人組成的群體。這些特定的人或群體不能代表人民大眾。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秦川物聯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成都秦川物聯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58509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車輛用減振器及車輛
- 下一篇:一種切換處理的方法、裝置、計算機存儲介質及終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