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使安全氣囊起爆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585087.6 | 申請日: | 2019-07-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7272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05 | 
| 發明(設計)人: | 穆奇;田靜;孫琦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陸汽車電子(連云港)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R21/0132 | 分類號: | B60R21/0132;B60R21/01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師事務所 11247 | 代理人: | 金林輝;吳鵬 | 
| 地址: | 222006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安全氣囊 起爆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使車輛的安全氣囊(10)、尤其是側氣囊和/或安全氣簾起爆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借助于傳感器檢測車輛的橫擺角速度、方向盤轉角、縱向加速度和側向加速度;由檢測到的橫擺角速度、方向盤轉角、縱向加速度、側向加速度借助于安全氣囊的電子控制器(2)計算出車輛的橫向速度信息;其中,如果橫向速度信息滿足設定條件,則降低安全氣囊的點火閾值;通過所述電子控制器(2)基于側向加速度根據降低的點火閾值使安全氣囊(10)的氣囊(4)起爆。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使安全氣囊、尤其是側氣囊和/或側氣簾起爆的方法。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安全氣囊是重要的車輛安全配置,當車輛在行駛過程中發生碰撞事故時安全氣囊會自動打開,保護車內乘員的安全。安全氣囊主要由傳感器、電子控制器(或微處理器)、氣體發生器和氣囊等部件組成。在發生碰撞時,首先由傳感器接收撞擊信號,只要達到規定的強度,傳感器即產生動作并向電子控制器發出信號。電子控制器接收到信號后,與其所存儲的點火閾值進行比較,如果達到氣囊展開條件,則由驅動電路向氣體發生器送去起動信號。氣體發生器接到信號后引燃氣體發生劑,產生大量氣體向氣囊充氣,使氣囊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展開,即氣囊起爆。在此,電子控制器進行數據采集與數據處理,診斷安全氣囊的可靠性,保證在達到預設的數值時,及時發出點火信號,而且正時點火,保證有足夠大的驅動電流驅動氣體發生器。
車輛上很多地方都有安全氣囊,比如安裝在車輛前排座椅前方的正面安全氣囊(優選駕駛席和副駕駛席各一個)、安裝在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外側的側氣囊、安裝在側窗上方的側氣簾(其也稱簾式氣囊或頭部氣囊)等。正面安全氣囊主要用于緩解正面碰撞時駕駛員與方向盤的二次碰撞以及副駕駛席乘員與儀表板、前風擋玻璃框的二次碰撞。側氣囊主要用于減少身體和門板的撞擊。側氣簾主要在側面碰撞時對乘員的頭部進行保護,它在碰撞時彈出遮蓋車窗,以將乘員與B柱、窗玻璃甚至安全帶側面支撐扣等隔開。
如果發生中等至嚴重程度的正面碰撞事故,傳感器會感知到車輛正在急劇減速、即具有較大的縱向減速度,因而電子控制器會立即使正面安全氣囊在瞬間強力起爆,緩沖由于車輛受正面撞擊所帶來的傷害。而在車輛側面碰撞時,電子控制器根據傳感器的側向加速度信息,通過內部算法確定側氣囊和/或側氣簾何時起爆。當達到點火要求時,側氣囊和/或氣簾才起爆,減少側面撞擊帶來的傷害。
但并不是所有碰撞情況中安全氣囊都會打開。安全氣囊是通過氣囊系統的壓力傳感器和約束系統電子控制單元(ECU)中的加速度傳感器來判斷是否該彈出,當兩者共同收到信號時,氣囊才會被瞬間充氣。如果未達到點火要求,則安全氣囊不會起爆。這樣的例子常見于側面柱碰撞的情況。
當車輛例如由于駕駛員超速、彎道誤判、或者在濕滑情況下由于打滑等原因而失去控制,撞向路旁的樹干、柱子(例如信號交通標志桿、燈桿、電話桿、電信桿、消防栓、電線桿)等剛性物體時,車輛發生側面柱碰撞。與一般的側面碰撞相比,側面柱碰撞形態更為復雜,不僅包括車輛側向的平移運動,還有圍繞碰撞界面和自身重心的旋轉運動。車體圍繞自身重心的旋轉將導致碰撞路徑發生偏轉現象,因而側面柱碰撞對乘員的傷害程度要高于一般的側面碰撞。但是在這種側面柱碰撞中,由于柱子接觸面較小,側向加速度信號比較弱,因此常常造成晚點火,即,在側氣囊和/或側氣簾點火起爆之前乘員就已經由于碰撞而受傷。有鑒于此,當前僅基于側向加速度信號來決定側氣囊和/或側氣簾是否起爆的方法無法滿足客戶的點火需求。
此外,每次側面柱碰撞過程中碰撞角度和速度的細微不同可能導碰撞路徑的很大改變,因而側向加速度信號的可重現性也不如其他類信號。因此,側氣囊和/或側氣簾的上述以側向加速度信號為基礎而點火的方法不容易驗證其所設點火閾值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即不穩定。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使安全氣囊、尤其是側氣囊和/或側氣簾起爆的方法,其改善安全氣囊起爆的點火表現,確保安全氣囊在側面柱碰撞情況下也能夠有效發揮作用,提升乘員安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陸汽車電子(連云港)有限公司,未經大陸汽車電子(連云港)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58508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