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肌紅蛋白檢測試劑盒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561640.2 | 申請日: | 2019-06-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161255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23 |
| 發明(設計)人: | 王賢理;盧強;賈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伊利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33/68 | 分類號: | G01N33/68;G01N21/8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溫***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肌紅蛋白 膠乳顆粒 緩沖液 特異性抗體 檢測試劑 定量檢測 輔助診斷 膠乳增強 臨床治療 體外診斷 心肌損傷 比濁法 人血清 試劑盒 質量比 粒徑 體外 制備 疾病 | ||
本發明涉及體外診斷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肌紅蛋白檢測試劑盒,使用膠乳增強免疫比濁法,包括試劑R1、R2,試劑R1為標記了肌紅蛋白特異性抗體的膠乳顆粒溶于緩沖液中形成,試劑R2為緩沖液,膠乳顆粒在緩沖液中的濃度為55?90ng/L,膠乳顆粒的粒徑為46?77nm,膠乳顆粒與肌紅蛋白特異性抗體的質量比為7:4?9。本試劑盒用于體外定量檢測人血清中肌紅蛋白(Mb)的含量。適用于心肌損傷等疾病輔助診斷,并指導臨床治療。且穩定性良好,制備簡單,適合推廣使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蛋白檢測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肌紅蛋白檢測試劑盒。
背景技術
肌紅蛋白存在于肌肉中,心肌中含量特別豐富,肌紅蛋白是目前肌紅蛋白更是檢測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指標,在AMI后1-2小時,在患者血清中的濃度即迅速增加,6-9h達到高峰。一旦患者診斷為AMI且已進行相應治療,主要的是進一步評價患者在住院期間是否有并發癥及再梗死。此時用肌鈣蛋白可能是不適宜的,因為疾病發作后肌鈣蛋白的長期釋放模式可能掩飾發生額外新的損傷。而肌紅蛋白在發作后第一天內即返回到基線濃度,當有再梗死時,則又迅速上升,形成多峰現象,可以反映局部缺血心肌周期性自發的冠脈再梗塞和再灌注。
肌紅蛋白測定方法很多,其敏感性和特異性不同。分光光度法是1963年Reynafarje等首先建立,將待測肌紅蛋白轉變為CO化合物,測其中兩個最大吸收峰(538nm,568nm),計算肌紅蛋白含量,但敏感度較差,故僅適用于含量較高標本的檢測。用HPLC法測定血清或尿肌紅蛋白最低檢測限為2mg/L,線性范圍為20~3000mg/L。但需特殊設備,不適合中、小型醫院開展。超濾法在測定肌紅蛋白回收率時出現高度差異,而免疫檢測法不受尿中其它蛋白質或顆粒性物質的影響,并且能準確地測定尿中肌紅蛋白含量。用超濾-浸漬片法定性地檢測尿肌紅蛋白,對肌紅蛋白繼發腎功能障礙的患者可能造成誤診,特別是在尿肌紅蛋白<60000μg/L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肌紅蛋白檢測試劑盒。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設計一種肌紅蛋白檢測試劑盒,應用于膠乳增強免疫比濁法,包括試劑R1、R2,試劑R1為標記了肌紅蛋白特異性抗體的膠乳顆粒溶于緩沖液中形成,試劑R2為緩沖液,膠乳顆粒在緩沖液中的濃度為55-90ng/L,膠乳顆粒的粒徑為46-77nm,膠乳顆粒與肌紅蛋白特異性抗體的質量比為7:4-9。
優選的,其使用方法為:利用樣品中肌紅蛋白抗原與試劑中相應的肌紅蛋白抗體乳膠顆粒結合后,使乳膠顆粒發生凝集反應,并形成一定濁度,通過與同樣處理的校準液比較,可計算未知樣品中的肌紅蛋白含量。
優選的,緩沖液包括PBS緩沖液、Tris緩沖液、甘氨酸緩沖液、硼酸鹽緩沖液、醋酸鹽緩沖液、檸檬酸-磷酸鹽緩沖液、碳酸鹽-碳酸氫鹽緩沖液、2-嗎啉乙磺酸緩沖液、氯化銨緩沖液以及其他具有相似性質的緩沖液中的一種或幾種。
優選的,試劑R1制備方法如下:將肌紅蛋白特異性抗體與乳膠顆粒偶聯,然后加入200-220mmol/L的緩沖液中,2500rpm離心4h去上清,再用緩沖液稀釋至0.55%。
優選的,膠乳顆粒的平均粒徑為0.1-0.4μm。
優選的,試劑R1中添加有防腐系統,防腐系統為疊氮鈉、慶大霉素、兩性霉素中的任意一種或者任意一種以上的組合,疊氮鈉的終使用濃度為質量百分比濃度0.01-0.5%,慶大霉素的使用濃度為3-15mg/l,兩性霉素終使用濃度為1-3mg/l。
優選的,試劑R1中添加有穩定系統,穩定系統選自KCl、NaCl、CaCl中的一種或者幾種,其質量濃度為0.5-10%。
優選的,試劑R1中添加有表面活性劑,表面活性劑是曲拉通100或Thesit。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伊利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浙江伊利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56164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