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壓力吸附式爬桿機器人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551472.9 | 申請日: | 2019-06-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194228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10 |
| 發明(設計)人: | 金弘哲;黃衛金;葛明達;趙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2D57/024 | 分類號: | B62D57/024 |
| 代理公司: | 哈爾濱市松花江專利商標事務所 23109 | 代理人: | 牟永林 |
| 地址: | 150001 黑龍***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壓力 吸附 式爬桿 機器人 | ||
一種壓力吸附式爬桿機器人,屬于機器人設計領域。本發明是為了解決現有的爬桿機器人存在結構復雜、不易控制、重量大和故障率高的問題。一種壓力吸附式爬桿機器人包括機身、電控系統、兩個驅動機構和兩個吸附機構,兩個驅動機構并排橫向相對設置在機身的前端,爬桿機器人通過兩個驅動機構實現前進、后退和轉向,機身兩側的凹槽里分別設置一個吸附機構,爬桿機器人通過兩個吸附機構吸附在桿或豎直面上,電控系統設置在機身上,用以控制兩個驅動機構和兩個吸附機構。本發明主要用于高層桿狀物表面的爬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機器人設計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壓力吸附式爬桿機器人。
背景技術
移動機器人是機器人的一個重要分支,應用非常廣泛且發展潛力巨大。爬桿機器人作為移動機器人領域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可靠地攜帶相關清洗與檢修設備,克服重力的作用依附于管道、電線桿、路燈桿、大橋斜拉索和變電站避雷針等高層桿狀物表面進行爬行,代替人工安全、高效、低成本地完成清洗、檢測、維護等相關任務。它將地面移動技術拓展到桿件表面,充實了機器人的應用范圍。現有的爬桿機器人大致有以下四類:①滾動式爬桿機器人;②夾持式爬桿機器人;③仿生式爬桿機器人;④吸附式爬桿機器人。現有的爬桿機器人存在結構復雜、不易控制、重量大和故障率高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現有的爬桿機器人存在結構復雜、不易控制、重量大和故障率高的問題。現提供一種壓力吸附式爬桿機器人。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所述的一種壓力吸附式爬桿機器人包括機身17、電控系統、兩個驅動機構和兩個吸附機構,兩個驅動機構并排橫向相對設置在機身17的前端,機身17兩側的凹槽里分別設置一個吸附機構,電控系統設置在機身17上。
進一步地,每個驅動機構包括舵機9、舵機臂10、法蘭盤15、驅動軸11、驅動輪16和舵機支架6,機身17的前端中間位置設置有軸承座26,軸承座26內并排設置有兩個軸承,舵機9通過舵機支架6安裝在機身17的下端面上,舵機9通過舵機臂10與法蘭盤15固定連接,驅動輪16套裝在驅動軸11上,驅動軸11的一端與法蘭盤15固定連接,驅動軸11的另一端設置在軸承的內圈中。
進一步地,所述的驅動輪16為球形輪。
進一步地,所述的驅動輪16為球形橡膠輪。
進一步地,在機身17的下端面處還設置一個萬向輪32。
進一步地,每個吸附機構包括涵道風扇1、風扇固定架2和無刷電機,涵道風扇1通過風扇固定架2固定在機身17的凹槽里,無刷電機驅動涵道風扇1轉動。
進一步地,所述的吸附機構還包括一個橡膠圈22,橡膠圈22套裝在涵道風扇1的外涵道上。
進一步地,所述的電控系統包括stm32核心板20、多功能串口信號轉換器28、航模遙控器、航模電池21、航模接收機31、兩個降壓模塊和兩個電子調速器29,stm32核心板20、多功能串口信號轉換器28、航模電池21和航模接收機31設置在機身17的上端面上,兩個電子調速器29設置在機身17的下端面上;
航模遙控器向航模接收機31發射指令,航模接收機31將接收的指令轉換為PWM信號并向stm32核心板20輸出,stm32核心板20將接收的一部分PWM信號向多功能串口信號轉換器28輸出,用以控制舵機9,stm32核心板20將接收的另一部分PWM信號分別向兩個電子調速器29輸出,用以分別控制兩個涵道風扇1;
航模電池21分別向兩個電子調速器29供電,兩個電子調速器29在stm32核心板20的控制下分別向兩個無刷電機提供驅動電流,航模電池21通過其中一個降壓模塊向舵機9供電,航模電池21通過另一個降壓模塊分別向航模接收機31和stm32核心板20供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哈爾濱工業大學,未經哈爾濱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551472.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可適用不同粗糙度表面的仿生復合彈跳足結構
- 下一篇:新型仿螃蟹機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