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源自Nocardia farcinica的L-泛解酸內酯脫氫酶及其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366852.5 | 申請日: | 2019-05-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527671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23 |
| 發明(設計)人: | 應向賢;汪釗;趙嫚;程先鋒;林行;殷杭華;張連春;毛王偉;陳梁;白彥兵;金文究;沈漢軍;汪軍;蔡劍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鑫富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N9/04 | 分類號: | C12N9/04;C12N15/53;C12N15/70;C12N1/21;C12P17/04;C12R1/19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潘穎;趙青朵 |
| 地址: | 311300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源自 nocardia farcinica 泛解酸 內酯 脫氫酶 及其 應用 | ||
1.L-泛解酸內酯脫氫酶在催化L-泛解酸內酯生成D-泛解酸內酯中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L-泛解酸內酯脫氫酶來源于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編碼權利要求1所述L-泛解酸內酯脫氫酶的多核苷酸的核苷酸序列為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3.一種多酶重組細胞,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酶重組細胞誘導產生權利要求1所述L-泛解酸內酯脫氫酶和D-酮基泛解酸內酯還原酶;
所述L-泛解酸內酯脫氫酶來源于
所述D-酮基泛解酸內酯還原酶來源于釀酒酵母,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
所述重組細胞為非植物品種。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多酶重組細胞,其特征在于,編碼所述D-酮基泛解酸內酯還原酶的多核苷酸序列為SEQ ID No:3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多酶重組細胞,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酶重組細胞還誘導產生葡萄糖脫氫酶。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多酶重組細胞,其特征在于,所述葡萄糖脫氫酶來源于微小桿菌,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6所示。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多酶重組細胞,其特征在于,編碼所述葡萄糖脫氫酶的多核苷酸序列為SEQ ID No:5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8.多酶重組細胞的構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驟一,將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核苷酸插入第一載體,得到第一重組載體;將權利要求4所述的多核苷酸插入第二載體,得到第二重組載體;以及
步驟二,將所述第一重組載體和第二重組載體導入宿主細胞,得到多酶重組細胞。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構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一中,將權利要求4和權利要求7中所述的多核苷酸分別插入第二載體,得到第二重組載體。
10.如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構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載體為pET-28b,所述第二載體為pACYCDuet-1,所述宿主細胞為
11.一種制備D-泛解酸內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多酶重組細胞誘導產生的L-泛解酸內酯脫氫酶和D-酮基泛解酸內酯還原酶催化L-泛解酸內酯生成D-泛解酸內酯;
所述L-泛解酸內酯脫氫酶來源于
所述D-酮基泛解酸內酯還原酶來源于釀酒酵母,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酶重組細胞還誘導產生葡萄糖脫氫酶,以葡萄糖作為輔底物,利用所述葡萄糖脫氫酶連續催化反應體系中的NADP+轉化為NADPH。
13.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還包括:從反應后的反應體系中分離出D-泛解酸內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鑫富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工業大學,未經杭州鑫富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66852.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