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亮菌的栽培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366503.3 | 申請日: | 2019-05-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063201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29 |
| 發明(設計)人: | 鄒毅弢;許衛;林建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共研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G18/00 | 分類號: | A01G18/00;A01G18/2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1112 浙江省杭***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栽培 方法 | ||
1.一種亮菌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將亮菌菌棒與土豆共同放置于栽培畦內,覆土使其出菇;所述亮菌菌棒與土豆的重量比為1:0.2-0.5;還包括在放入栽培畦之前對土豆采用生長促進劑溶液進行浸泡處理;所述生長促進劑溶液的主要有效成分由核苷酸類和礦質營養素類組成,其中,所述核苷酸類選自三磷酸腺苷(ATP)、三磷酸鳥苷(GTP)、環磷酸腺苷(cAMP)、環磷酸鳥苷(cGMP)中的一種或幾種;所述礦質營養素類選自磷酸二氫鉀(KH2PO4)、硫酸鎂(MgSO4)、硫酸鋅(ZnSO4)、硫酸銅(CuSO4)、碳酸鈣(CaCO3)中的一種或幾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亮菌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亮菌菌棒與土豆的重量比為1:0.3-0.4。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亮菌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長促進劑溶液中含有:所述核苷酸類30-100mg/L,磷酸二氫鉀(KH2PO4)1.5-2.5 g/L,硫酸鎂(MgSO4)0.5-1.5g/L,硫酸鋅(ZnSO4)1.5-3g/L,硫酸銅(CuSO4)0.1-0.5 g/L,碳酸鈣(CaCO3)2.5-5g/L。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亮菌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長促進劑溶液中含:ATP、GTP各10mg/L,cAMP 20mg/L,KH2PO4 1.5 g/L、MgSO4 0.75g/L、 CuSO4 0.25g/L、CaCO3 5g/L。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亮菌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長促進劑溶液含:ATP、GTP各15mg/L,cAMP 12mg/L,cGMP 8mg/L,KH2PO4 2.5 g/L、MgSO4 1.5g/L、 CuSO4 0.5 g/L、CaCO3 5g/L。
6.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亮菌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備所述亮菌菌棒所用的栽培袋培養基質按重量份計包括:木屑45-55份,麥粒30-40份,玉米粉10-15份,蔗糖1.5-2份,石膏1-1.5份,硫酸鎂0.15-0.3份,磷酸二氫鉀0.2-0.4份,其pH為5-6,含水量為55-65%。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亮菌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備所述亮菌菌棒所用的栽培菌袋的培養基質配方為:木屑55份,麥粒31份,玉米粉10份,蔗糖2份,石膏1.5份,硫酸鎂0.15份,磷酸二氫鉀0.35份;調節pH至5.5,含水量65%。
8.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亮菌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方法是將長滿菌絲的亮菌菌棒橫放栽培畦內,所述菌棒與菌棒之間留3-5厘米間距,在該間距內墊土8-12厘米深,緊挨所述菌棒放置土豆,覆土2-3厘米;覆土一周之后開始適當噴水,保持土壤濕潤,適度遮陽;當氣溫適合時,30-50天即可收獲。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亮菌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氣溫適合是指10-22℃。
10.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亮菌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亮菌為Armillariella tabescens 5.165。
11.權利要求1-10任一項所述方法所得亮菌子實體或進一步加工制成的生藥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共研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杭州共研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66503.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利用農林廢棄物循環再生種植杏鮑菇技術
- 下一篇:富含SOD的食用菌的栽培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