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無軌電車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363677.4 | 申請日: | 2019-04-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077433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06 |
| 發明(設計)人: | 馬凱;孫珉堂;劉持軍;李曙光;粘世昌;肖云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車四方車輛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1G5/02 | 分類號: | B61G5/02;B60L13/06 |
| 代理公司: | 青島聯智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周永剛 |
| 地址: | 266111 ***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無軌電車 | ||
本發明提供一種無軌電車。無軌電車在掩埋有具有磁性軌道的道路上行駛;所述無軌電車包括兩個動力車廂、中間車廂和車廂連接機構;其中,所述動力車廂的底部設置有動力車橋和用于控制所述動力車橋轉向的電控轉向器,所述動力車廂的底部還設置有用檢測所述磁性軌道以觸發所述電控轉向器動作的第一磁感應傳感器;所述動力車廂通過所述車廂連接機構與所述中間車廂連接,所述車廂連接機構包括連接框架和從動車橋,所述連接框架的上部設置有連桿組件,所述連接框架的下部設置有連接板組件,所述連接框架兩側的中部還設置有固定座。實現縮小無軌電車的轉彎半徑以提高曲線通過能力,擴寬其使用范圍。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交通車輛,尤其涉及一種無軌電車。
背景技術
城市交通運輸,有軌電車因其運載能力強被廣泛的使用。有軌電車運行時,則沿著地面鋪設的導軌行駛。有軌電車通常設置有多個車廂,其中,車廂的底部通常配置有轉向架,而轉向架根據是否有動力驅動,又分為動力車橋和非動力車橋;而對于相鄰的兩節車廂而言,則通常通過車鉤等連接部件鉸接連接。但是,有軌電車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存在如下技術問題:由于采用多節車廂,在轉彎時需要較大的轉彎半徑(一般在25m以上),這便在建設和運行上存在很大的地域局限;并且,地面鋪設鐵軌,鐵軌外露在地表,影響正常交通運行,導致應用范圍較窄。如何設計一種減小轉彎半徑以擴寬使用范圍的無軌電車是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無軌電車,實現縮小無軌電車的轉彎半徑以提高曲線通過能力,擴寬其使用范圍。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無軌電車,所述無軌電車在掩埋有具有磁性軌道的道路上行駛;所述無軌電車包括兩個動力車廂、中間車廂和車廂連接機構;其中,所述動力車廂的底部設置有動力車橋和用于控制所述動力車橋轉向的電控轉向器,所述動力車廂的底部還設置有用檢測所述磁性軌道以觸發所述電控轉向器動作的第一磁感應傳感器;所述動力車廂通過所述車廂連接機構與所述中間車廂連接,所述車廂連接機構包括連接框架和從動車橋,所述連接框架的上部設置有連桿組件,所述連接框架的下部設置有連接板組件,所述連接框架兩側的中部還設置有固定座; 所述連桿組件包括鉸接在所述動力車廂和所述連接框架之間的第一連接桿、以及鉸接在所述中間車廂和所述連接框架之間的第二連接桿;所述連接板組件包括鉸接在所述動力車廂和所述連接框架之間的第一連接板、以及鉸接在所述中間車廂和所述連接框架之間的第二連接板;所述從動車橋的兩端部設置有減震氣囊,所述減震氣囊與對應的所述固定座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車廂連接機構還設置有第二磁感應傳感器和轉向組件;所述轉向組件包括四個鉸接在所述連接框架底部四角位置的電推缸,其中兩個所述電推缸鉸接所述動力車廂,另外兩個所述電推缸鉸接所述中間車廂;所述第二磁感應傳感器用于檢測所述磁性軌道以觸發所述電推缸動作。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連接桿沿所述動力車廂的寬度方向延伸,所述連接框架的上部設置有朝向所述動力車廂方向延伸的第一安裝板,所述動力車廂設置有朝向所述連接框架方向延伸的第二安裝板,所述第一連接桿鉸接在所述第一安裝板和所述第二安裝板之間。
進一步的,所述連接框架的上部設置有第一轉軸,所述連接框架的下部設置有第二轉軸,所述第二轉軸與所述第一轉軸同軸設置;所述第二連接桿與所述第一轉軸鉸接,所述第一連接板和所述第二連接板與所述第二轉軸鉸接。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轉軸上設置有兩根所述第二連接桿。
本發明提供的無軌電車,采用埋在地面下的磁性軌道來進行軌跡導向,第一磁感應傳感器能夠檢測磁性軌道的走向來觸發電控轉向器動作來實現動力車廂的轉向操作,由于磁性軌道掩埋在地面以下而無需外露,不會對正常城市交通產生影響;另外,動力車廂與中間車廂之間通過車廂連接機構連接在一起,而車廂連接機構則配置有車輪和導向輪進行支撐和導向,車輪和導向輪位于中間車廂與動力車廂之間形成的連接部位,在轉向時,相鄰車廂之間將圍繞車廂連接機構的連接框架轉動,車輛的轉彎半徑較小,曲線段的車輛掃略面積較小,以擴寬使用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車四方車輛有限公司,未經中車四方車輛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6367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