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車輛的恒濕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363613.4 | 申請日: | 2019-04-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4528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30 |
| 發明(設計)人: | 凌學書;徐榮昌;樊陽;趙騰飛;佘建文;單亞彬;王剛;付浩 | 申請(專利權)人: | 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H3/02 | 分類號: | B60H3/02;B60H1/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華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黃德海 |
| 地址: | 071000 河***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車輛 裝置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車輛的恒濕裝置,車輛的恒濕裝置包括:冷凝艙、加濕艙和保溫層。所述冷凝艙具有第一進風口和第一出風口,所述第一進風口與所述車輛的空調鼓風機出風口選擇性地連通,所述第一出風口與所述車輛的空調出風口選擇性地連通;所述加濕艙具有第二進風口和第二出風口,所述第二進風口與所述空調鼓風機出風口選擇性地連通,所述第二出風口與所述空調出風口選擇性地連通;所述保溫層包裹所述加濕艙。由此,通過冷凝艙、加濕艙和保溫層配合,可以防止駕駛艙內出現靜電,也可以避免車輛的玻璃上起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車輛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車輛的恒濕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的車輛上未設置有集加濕和除濕于一體的恒濕裝置,在駕駛艙內濕度小時,車輛上現有的加濕設備的加濕效果不好,導致車內極易產生靜電。并且,駕駛艙內濕度大時,車內的水蒸氣容易在車輛的玻璃上液化,導致玻璃上起霧。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旨在提出一種車輛的恒濕裝置,以解決車輛的駕駛艙內出現靜電和玻璃上起霧的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車輛的恒濕裝置包括:冷凝艙、加濕艙和保溫層。所述冷凝艙具有第一進風口和第一出風口,所述第一進風口與所述車輛的空調鼓風機出風口選擇性地連通,所述第一出風口與所述車輛的空調出風口選擇性地連通;所述加濕艙具有第二進風口和第二出風口,所述第二進風口與所述空調鼓風機出風口選擇性地連通,所述第二出風口與所述空調出風口選擇性地連通;所述保溫層包裹所述加濕艙。
在本發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加濕艙包括:儲水腔、混合腔和水霧發生器,所述混合腔位于所述儲水腔內,所述混合腔與所述儲水腔連通,所述混合腔與所述第二進風口、所述第二出風口均連通,所述水霧發生器設置于所述混合腔的底部,以使所述混合腔內的水霧化。
在本發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加濕艙還包括:水質檢測組件,所述水質檢測組件設置于所述混合腔內。
在本發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水質檢測組件包括:本體、光敏電阻和光源,所述光敏電阻、所述光源均設置在所述本體上,在豎向方向上,所述光源與所述光敏電阻正對布置且間隔開,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光敏電阻上方,所述光源可照射在所述光敏電阻上。
在本發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加濕艙還包括:混合腔水溫傳感器和混合腔濕度傳感器,所述混合腔水溫傳感器、所述混合腔濕度傳感器均設置于所述混合腔。
在本發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加濕艙還包括:儲水腔水位傳感器、混合腔水位傳感器和加濕艙風速傳感器,所述儲水腔水位傳感器設置于所述儲水腔,所述混合腔水位傳感器設置于所述混合腔,所述加濕艙風速傳感器設置于所述第二進風口。
在本發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冷凝艙包括:冷凝腔和半導體制冷器,所述冷凝腔與所述第一進風口、所述第一出風口均連通,所述半導體制冷器的冷凝管位于所述冷凝腔內。
在本發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冷凝艙還包括:冷凝腔溫度傳感器和冷凝腔濕度傳感器,所述冷凝腔溫度傳感器、所述冷凝腔濕度傳感器均設置于所述冷凝腔。
在本發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冷凝艙還包括:排水閥、冷凝腔水位傳感器和冷凝艙風速傳感器,所述排水閥、冷凝腔水位傳感器均設置于所述冷凝腔底部,所述冷凝艙風速傳感器設置于所述第一進風口。
在本發明的一些示例中,還包括:第一雙向閥和第二雙向閥,所述第一雙向閥選擇性地開閉所述第一進風口、所述第二進風口,所述第一雙向閥位于所述加濕艙風速傳感器、所述冷凝艙風速傳感器的外端;所述第二雙向閥選擇性地開閉所述第一出風口、所述第二出風口。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發明所述的車輛的恒濕裝置具有以下優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63613.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