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自卸式智能折疊方艙及其自卸折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362598.1 | 申請日: | 2019-04-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203125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18 |
| 發明(設計)人: | 賈國棟 | 申請(專利權)人: | 衡水通廣通信導航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P3/34 | 分類號: | B60P3/34;B60P3/36;B60S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聯合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王靈靈;朱麗巖 |
| 地址: | 053400 河北省***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智能 折疊 及其 方法 | ||
一種自卸式智能折疊方艙及其自卸折疊方法,方艙的前后面板和側面板均為可折疊板;底部設置頂升支腿完成方艙自卸功能,方艙在達到目的地后,由頂升支腿支起方艙,使其脫離汽車車廂,再將汽車開離后,再降落至所需高度;安裝了折疊式提升裝置,其中每副折疊式提升裝置上部安裝了兩幅液壓桿,一套控制側面板的展開,一套控制頂板的鎖緊裝置,一套電機及傳動裝置,一套電磁吸盤裝置,傳動裝置帶動電磁吸盤沿軌道柱上下移動,完成頂板和前后面板的伸展;折疊對接處采用斷橋連接件鉸鏈,阻斷了艙體的熱傳導;方艙的運輸、裝卸及展開過程完全可由駕駛員一人獨立完成,減輕了勞動強度,減少了裝卸時間和人工成本,具有很高的裝載效率,實現現代化生產。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折疊方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自卸式智能折疊方艙及其自卸折疊方法。
背景技術
方艙作為一種通用的設備裝載平臺,具有較強的機動性和環境適應性,方艙可以為工作人員提供舒適的工作條件,為設備提供需要的環境防護,其方便靈活、機動性強,因此,在很多領域推廣迅速。目前在電信、電力和民航領域應用廣泛,應用于移動通信、信號接收、通信指揮、裝備維修、醫療救護、生活保障或移動供電等諸多方面。
在民航系統中,國外全向信標發射網和雷達塔基本上全部采用方艙機房,國內越來越多的新建機場首選方艙取代混凝土機房,作為通信設備的載體,這已經成為未來發展的趨勢。原方艙往往運輸到目的地后,需要吊車及人力才能將方艙放置到位置,且方艙占用體積較大,車輛無法運輸較多的方艙。為解決以上問題,我們研制了可自卸式智能方艙。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卸式智能折疊方艙及其自卸折疊方法,解決現有技術中方艙運輸后需多人卸載、安裝,不僅程序繁瑣,且人力成本高、效率低下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發明采取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自卸式智能折疊方艙,包括底板、頂板、前后面板和左右側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面板包括底部的固定前后面板和上部向方艙內折疊的折疊前后面板,所述折疊前后面板為鉸鏈板,其頂端和底端分別與頂板和底板鉸接;所述左右側面板包括底部的固定側面面板和上部向方艙內折疊的折疊側面面板,所述折疊側面面板的底端與底板鉸接,折疊到方艙內的另一端安裝有斷橋連接件,用于伸展后與設在頂板底部的另一個斷橋連接件連接固定。
還包括頂升支腿、折疊式提升裝置和底面鋼架;所述頂升支腿設于方艙底部的四個角部,運輸時位于車廂板的外側;所述折疊式提升裝置與頂升支腿豎向對應設置于方艙的四個角部,包括軌道柱、電機、傳動裝置、電磁吸盤和液壓桿;所述軌道柱包括底部的固定柱和頂部向方艙內折疊的折疊柱,兩者首尾鉸接;所述軌道柱的底端與底板焊接固定;所述電機設于折疊柱的頂端;所述傳動裝置設于軌道柱內部,與電機電連接;所述電磁吸盤設于軌道柱靠近方艙一側的軌道內,與傳動裝置固定連接;所述傳動裝置帶動電磁吸盤沿軌道柱上下移動;所述液壓桿固定安裝在軌道柱上,活塞桿端部在需要伸展時與折疊側面面板連接,完成折疊側面面板的伸展。所述底面鋼架設于底板底部,包括若干根橫梁,所述橫梁兩端分別與相鄰的兩根軌道柱焊接固定,起承托作用。
其中,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升降支腿為頂升油缸,其頂端與軌道柱的下端面焊接固定;所述傳動裝置為絲杠。
進一步優選的,兩個折疊側面面板中,至少有一側的折疊側面面板分為折疊上面板和折疊下面板,所述折疊上面板位于外側的頂端與頂板鉸接,位于內側的底端安裝有斷橋連接件,所述斷橋連接件在折疊狀態時通過卡銷固定在頂板底面上;所述折疊下面板位于外側的底端與底板鉸接,位于內側的頂端安裝有斷橋連接件,用于伸展后與設在折疊上面板底部的斷橋連接件連接固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衡水通廣通信導航設備有限公司,未經衡水通廣通信導航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6259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