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手性α-含氟高烯丙胺衍生物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910362305.X | 申請日: | 2019-04-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294702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04 |
| 發(fā)明(設計)人: | 王春江;石力敏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武漢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7D209/40 | 分類號: | C07D209/40;C07D405/12;C07D401/12;C07D409/12;B01J31/02;C07C209/52;C07C211/29;C07D207/10 |
| 代理公司: | 武漢科皓知識產(chǎn)權(quán)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李煒 |
| 地址: | 430072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手性 含氟高烯丙胺 衍生物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通過新型的銥催化的含氟靛紅亞胺參與的偶極反轉(zhuǎn)的烯丙基化/2?氮雜?Cope重排反應合成具有手性α?含氟高烯丙胺衍生物,其合成方法為:在有機溶劑中,在惰性氣體保護下,以烯丙基碳酸酯和含氟靛紅亞胺作為原料,銥催化劑為催化劑,在25℃溫度下反應12?36小時,經(jīng)柱層析得到目標化合物。
技術(shù)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化學醫(yī)藥領域,具體涉及手性α-含氟高烯丙胺衍生物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背景技術(shù)
手性α-含氟高烯丙胺結(jié)構(gòu)單元廣泛存在于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如上市藥物)中。因此高效,普適,容易使用的手性α-含氟高烯丙胺合成方法一直是合成化學中的熱點研究領域。含氟靛紅亞胺,具有廉價易得等特點,該化合物作為合成子被廣泛應用于含氟化合物的合成中。然而到目前為止,沒有課題組報到使用不對稱催化烯丙基化的方法利用含氟靛紅亞胺合成手性α-含氟高烯丙胺。(a)Ojima,I.,Ed.;Wiley-Blackwell:New York,2009.(b)Bégué, J.-P.,Bonnet-Delpon,D.,Bioorganic and Medicinal Chemistry ofFluorine;John WileySons, Inc.:New York,2008.(c)Tressaud,A.;Haufe,G.Fluorineand Health-Molecular Imaging, Biomedical Materials and Pharmaceuticals;Elsevier:Amsterdam,2008(d)Y.Zhou,J.Wang,Z. Gu,S.Wang,W.Zhu,J.L.V.A.Soloshonok,K.Izawa,H.Liu,Chem.Rev.,2016,116,422; (e)J.Wang,M.Sánchez-Roselló,J.L.C.del Pozo,A.E.Sorochinsky,S.Fustero,V.A. Soloshonok,H.Liu,Chem.Rev.,2014,114,2432;(f)S.Purser,P.R.Moore,S.Swallow,V. Gouverneur,Chem.Soc.Rev.,2008,37,320;(g)T.Fujiwara,D.O'Hagan,J.Fluorine Chem.,2014, 167,16;(h)W.Zhang,Chem.Rev.,2009,109,749;(i)R.Berger,G.Resnati,P.Metrangolo,E.Weber,J.Hulliger,Chem.Soc.Rev.,2011,40,3496。
發(fā)明內(nèi)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通過新型的銥催化的含氟靛紅亞胺參與的偶極反轉(zhuǎn)的烯丙基化/2-氮雜-Cope重排反應合成具有手性的α-含氟高烯丙胺衍生物的方法。
本發(fā)明提供的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手性α-含氟高烯丙胺衍生物I及其制備方法。該化合物結(jié)構(gòu)如式I所示:
其中,R1、R2、R3、R4為氫、C1-24的烴基或鹵素;所述的烴基選自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叔丁基、環(huán)戊基、環(huán)己基、環(huán)庚基、苯基、芐基、(1-苯基)乙基、1- 萘基、2-萘基,甲氧基;
R5為氫或C1-24的烴基;所述的烴基選自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叔丁基、環(huán)戊基、環(huán)己基、環(huán)庚基、苯基、芐基、(1-苯基)乙基、1-萘基、2-萘基或烯丙基;
R6為氫或C1-24的烴基;所述烴基選自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叔丁基、環(huán)戊基、環(huán)己基、環(huán)庚基、苯基、芐基、(1-苯基)乙基、1-萘基、2-萘基或烯丙基;
R7為一氟甲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或C2-5的全氟烷基;
該專利技術(shù)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shù)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武漢大學,未經(jīng)武漢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shù)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62305.X/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