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人工智能的數據授權方法和裝置在審
申請號: | 201910360004.3 | 申請日: | 2019-05-05 |
公開(公告)號: | CN111062236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24 |
發明(設計)人: | 周江翔;沈志偉;金偉陽;余盛褚;張文韜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魔蝎數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G06K9/00 | 分類號: | G06K9/00;G06K9/20;G06K9/62;G06Q40/02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人工智能 數據 授權 方法 裝置 | ||
本發明屬于計算機應用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基于人工智能的數據授權方法和裝置,獲取手機屏幕錄制的視頻流中的圖像幀;對所述圖像幀進行AI識別分類;利用智能語音引導用戶進行交互操作;利用文字識別技術對圖像幀進行關鍵信息提取。通過本發明用戶能夠通過手機屏幕直播的方式,提供個人的信用數據證明,而無需用戶提供賬號密碼給第三方平臺利用爬蟲技術進行數據采集,大大提高了用戶賬戶的安全性,有效的保護了用戶的隱私信息。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計算機應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人工智能的數據授權方法和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最接近的現有技術:
隨著互聯網金融和普惠金融的發展,個人信用數據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多數網貸應用中,需要用戶提供個人信用數據作為風控的基礎數據。其中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在用戶授權的前提下,將個人移動應用的數據實時識別提取,既有良好的體驗,也保護了用戶賬戶的安全,做到過程透明,保護了用戶個人隱私數據。
在實際過程中存在如下情況,用戶在進行網貸借款時,需要提供個人信用數據,現有的情況是,用戶需要把自己在第三方平臺的賬號密碼提供給網貸機構,網貸機構通過爬蟲技術采集到用戶個人的信用數據,例如公積金、移動運營商、信用卡等,顯然這樣的方式,用戶的賬戶存在安全風險,并且采集過程中,個人隱私數據是否得到保護對用戶而言是未知。
綜上所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是:
(1)現有技術中,用戶不能夠通過人工智能的方式,完成個人信用數據的授權,而且現有技術需提供賬號密碼通過爬蟲獲取,造成數據獲取方式不安全和透明。不能有效保護用戶個人隱私數據。
(2)現有技術中,不能提取場景中的關鍵信息區域,不能通過文字識別技術提取其中的信用分,信用評估日期,手機號等信息,使個人信息的不能授權。造成用戶體驗度差。
(3)現有技術中,用戶通過爬蟲進行模擬登錄,可能需要經過賬號密碼、短信驗證碼、圖形驗證碼、人臉驗證等多種形式的驗證,而第三方平臺的反爬蟲技術一直在迭代升級,非常容易造成登錄失敗和采集失敗,從而導致完成數據授權的用戶轉化率和成功率不高。
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難度:
第三方平臺通過升級代理檢測、接口加密防護、安全驗證等反爬蟲技術來防止爬蟲,要突破這些驗證,不僅需要用戶參與,而且需要極高的爬蟲技術投入,甚至有些場景下引入了人臉識別等驗證,爬蟲幾乎是無法通過的。
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意義:
對于互聯網金融行業來說,如何平衡合理利用用戶信息和實現用戶個人隱私信息保護,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的。人工智能技術在用戶個人信用數據授權上的運用,能做到信息獲取過程公開透明,有效的保護個人的賬戶安全和隱私信息安全,并且具有良好的用戶體驗,在整個授權過程的轉化率和成功率上有著明顯的優勢。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人工智能的數據授權方法和裝置。本發明便于保護用戶賬戶安全和用戶隱私數據的基礎上,完成個人的信用數據授權。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基于人工智能的數據授權方法,包括:
S1、獲取手機屏幕錄制的視頻流中的圖像幀;
S2、對所述圖像幀進行AI識別分類;
S3、引導用戶進行交互操作;
S4、對圖像幀進行關鍵信息提取。
進一步,所述的S1具體包括:
調用android系統的API,開啟屏幕直播;或者,
調用iOS系統的API,開啟屏幕直播;或者,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魔蝎數據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杭州魔蝎數據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6000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油莎豆高油栽培調控方法
- 下一篇:用于估計位置的方法和裝置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