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車身部件的轉運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348573.6 | 申請日: | 2019-04-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077797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02 |
| 發明(設計)人: | 成華;陳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5G37/00 | 分類號: | B65G37/00;B65G47/90 |
| 代理公司: | 合肥誠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湯茂盛 |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升降臺 接件 平移輸送機構 出件機構 出件 車身部件 平移機構 轉運裝置 物件 工序工位 物件輸送 物件托架 等高 低位 工位 換位 轉運 占用 銜接 保證 | ||
1.一種車身部件的轉運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兩端的接件機構(1)、出件機構(2),接件機構(1)、出件機構(2)之間的平移機構(3)的兩端分別與接件機構(1)、出件機構(2)銜接,接件機構(1)包括接件位升降臺(30),出件機構(2)包括出件位升降臺(60),平移機構(3)包括上、下平移輸送機構(10、20),接件位升降臺(30)、出件位升降臺(60)處于高、低位時分別與上、下平移輸送機構(10、20)等高,物件托架(40)依次在接件位升降臺(30)、上平移輸送機構(10)、出件位升降臺(60)及下平移輸送機構(20)至接件位升降臺(30)之間循環換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身部件的轉運裝置,其特征在于:接件機構(1)包括接件位支架(31),接件位支架(31)與接件位升降臺(30)之間設置有接件位升降機構,出件機構(2)包括出件位支架(61),出件位支架(61)與出件位升降臺(60)之間設置有出件位升降機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車身部件的轉運裝置,其特征在于:接件位支架(31)與接件位升降臺(30)之間設置的接件位升降機構包括設置在接件位支架(31)上的上下方向布置的齒條(311),與齒條(311)嚙合的齒輪(33)設置在接件位升降臺(30)的邊沿處,齒輪(33)的輪芯位于水平向,動力單元驅動齒輪(33)轉動帶動接件位升降臺(30)作升降運動。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車身部件的轉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件位升降臺(30)的邊沿處設置有導套(38)套設在接件位支架(31)上直立布置的導桿(312)上,導桿(312)上端高于上平移輸送機構(10),導桿(312)下端低于下平移輸送機構(20),導桿(312)上、下端分別設置有將接件位升降臺(30)阻擋在與上、下平移輸送機構(10、20)等高位置的限位擋塊(313)。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車身部件的轉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單元包括電機(32),電機(32)驅動水平布置的主動軸(34)轉動,水平布置的兩根從動軸(35)的軸芯與主動軸(34)的軸芯垂直,所述主動軸(34)位于接件位升降臺(30)的一側邊處且該邊長度方向與移動方向一致,兩根從動軸(35)分別位于接件位升降臺(30)的兩側邊處,兩根從動軸(35)各自一端設置的錐齒輪分別與主動軸(34)兩端設置的的錐齒輪嚙合,所述齒輪(33)周向固定安裝在兩根從動軸(35)上,齒輪(33)的輪芯方向與兩根從動軸(35)的軸芯方向一致,所述接件機構(1)與出件機構(2)的結構相同。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身部件的轉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件位升降臺(30)上設置有轉運機構(39),轉運機構(39)驅動物件托架(40)至上平移輸送機構(10)且接收并驅動物件托架(40)脫離下平移輸送機構(20),轉運機構(39)處于高、低位時其輸送方向分別與上、下平移輸送機構(10、20)的輸送方向順齊一致,所述轉運機構(39)為正反轉式的鏈傳送機構。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身部件的轉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平移輸送機構(10)為鏈式傳送機構包括兩側的傳送鏈(13),所述傳送鏈(13)的位于槽型軌道(12)內部,槽型軌道(12)的槽口方向向上,傳送鏈(13)上設置的托輪(131)的上輪緣凸伸至槽型軌道(12)的槽口上部,托輪(131)的輪芯位于水平面上且垂直于輸送方向,所述上平移輸送機構(10)的機架橫梁中部設置有升降式的擋塊(14),所述擋塊(14)上設置有驅使擋塊(14)向上的復位機構,位于高位時擋塊(14)阻擋在物件托架(40)的移動路徑上,位于低位時擋塊(14)避讓物件托架(40)的移動路徑,擋塊(14)頂部設置有輪芯位于水平面且垂直于輸送方向的轉輪(14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48573.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