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套筒灌漿密實度質量的檢測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312772.1 | 申請日: | 2019-04-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959683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03 |
| 發明(設計)人: | 洪俊青;洪劍青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27/20 | 分類號: | G01N27/20;G01N27/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許潔 |
| 地址: | 226000***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套筒 灌漿 密實 質量 檢測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套筒灌漿密實度質量的檢測方法,將預設計的硬化前后均具有較好導電能力的灌槳料注入放置有擬被連接鋼筋的套筒內,在漿料硬化全過程中,利用套筒兩端鋼筋、分布于套筒四周的預埋測針、以及注漿口與溢漿口,開展被連接鋼筋之間、各鋼筋與其周圍套筒上預埋測針、注漿口或溢漿口之間、套筒上部分預埋測針與之間、以及套筒上部分預埋測針與注漿口或溢漿口之間的電阻測量,與導電漿料連續無明顯缺陷狀態下的電阻值進行比較,根據漿料從導電體向絕緣體變化的程度判斷漿料的密實程度,可實現分區域、多維度、全過程地檢測和評價套筒內漿料的灌注密實度質量。本發明簡單、易實施、使用范圍廣。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工程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套筒灌漿密實度質量的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建筑產業現代化推進和傳統建筑業轉型升級的需要,裝配式建筑及其相關技術發展具有迫切需要。目前裝配式建筑的主要形式之一的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因其具有工業化程度高、建造速度快、結構性能優越、經濟性好等特點,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占有較大市場。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關鍵核心技術之一系預制構件之間的連接技術。其不但決定了被連接節點的安全性,同時決定著整個結構的安全性。目前,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普遍采用的是灌漿套筒鋼筋連接技術,即采用具有內部空腔結構的高強度套筒,將構件中預留鋼筋由套筒兩端插入,然后由套筒上注漿口注入由水泥、細骨料、外加劑和礦物摻合料等材料組成的微膨脹高強灌漿料,待灌漿料在套筒內硬化后,套筒與套筒內的鋼筋牢固粘結在一起,從而保證節點的可靠性。灌漿套筒連接技術速度快、效率高、施工方便、容易操作。
灌漿套筒鋼筋連接技術是世界上公認的比較可靠的混凝土預制構件的連接技術,但由于受到施工環境、漿料、工人經驗、套筒構造等多方面影響,其通常為隱蔽工程,灌漿套筒鋼筋連接的質量如何準確檢測一直受到高度關注。
既有的對于灌漿套筒鋼筋連接質量的常見檢測方法包括超聲波方法、沖擊回波方法、射線或CT掃描的成像方法、預埋鋼絲后拔方法等。上述諸方法盡管一定程度上能夠對套筒內灌漿的密實度質量做出評價,但受到實際多種因素影響,存在檢測結果準確度、客觀性、經濟性等多方面的問題還有待進一步解決。
近些年來,在常規混凝土和砂漿中摻入適當導電組分,提高導電性能,發展的新型功能性材料,對于本發明的實現有著重要支撐作用。
通過測量套漿料的電阻變化來判斷套筒內漿料灌注密實度質量是一個有效檢測思路,即如果存在不密實缺陷則所測量的電阻值會非常大,甚至于無窮大。目前主要有幾種技術思路:
(1)利用普通漿料初凝前具備導電體有限導電能力和7天后電阻值高達幾兆歐特點,判斷套筒內漿料是否密實。如果所測電阻達幾十兆歐甚至幾百兆歐或無窮大,則認為套筒內漿料未密實。
(2)利用金屬導線測量灌漿管孔與出漿管孔之間的硬化后非導電漿料的電阻值與預定電阻值比較,如果大于預定電阻值則認為其存在漿料飽滿度存在問題。其預定電阻值在100-3000MΩ。
(3)在套筒里內壁上設置一列測點,在鋼筋上設置一個測點,通過排漿口分別單獨以鋼鐵的金屬引線引出這些測點,接入測量儀器測量電阻值;比較漿料在終凝時電阻與空氣參考電阻,以此判斷套筒內灌漿密實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通大學,未經南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1277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