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減振系統、車輛、減振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257540.0 | 申請日: | 2019-04-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835160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6-04 |
| 發明(設計)人: | 張學龍;龐進軍;呂林;王奔;劉世鋒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華菱汽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K5/12 | 分類號: | B60K5/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遠達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04 | 代理人: | 魏曉波 |
| 地址: | 243061 安徽省馬鞍山***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懸置裝置 減振系統 變剛度裝置 檢測裝置 隔振 減振 激勵頻率 控制指令 控制裝置 車輛行駛狀態 共振頻率 固有頻率 激振頻率 檢測結果 主動調整 發動機 申請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減振系統、車輛、減振方法,減振系統包括懸置裝置、檢測裝置、變剛度裝置和控制裝置;其中,懸置裝置用于對發動機進行減振;檢測裝置用于獲取車輛行駛狀態參數;控制裝置能夠根據檢測裝置的檢測結果確定激勵頻率,并在激勵頻率處于共振頻率范圍時向變剛度裝置發出控制指令;變剛度裝置用于在接收到控制指令時調整懸置裝置剛度,以改變懸置裝置的固有頻率。本申請提供的減振系統能夠根據激振頻率來主動調整懸置裝置的隔振頻率,拓寬了懸置裝置的有效隔振范圍,提高了懸置裝置的隔振能力。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減震降噪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減振系統、車輛、減振方法。
背景技術
汽車發動機懸置減振系統是汽車減震降噪的重要系統組成部分,懸置減振系統做的不好,會嚴重影響汽車的乘坐舒適性,造成該款車輛沒有市場競爭力。
目前車輛上安裝的懸置裝置只能在發動機特定的激勵頻率范圍內具有減振作用。而發動機的激勵頻率往往是寬頻帶的,當其轉速升高或降低時,發動機的激勵頻率會隨之改變,此時懸置裝置可能會與發動機發生共振,很難起到減振目的。
綜上所述,如何拓寬懸置裝置的有效隔振范圍,提高車輛的乘坐舒適性,是目前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減振系統、車輛、減振方法,其能夠根據激振頻率調整懸置裝置的固有頻率,避免懸置裝置與激振源發生共振,提高懸置裝置的隔振效果。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減振系統,包括:
用于隔振的懸置裝置;
用于獲取車輛行駛狀態參數的檢測裝置;
控制裝置,所述控制裝置能夠根據所述檢測裝置的檢測結果確定激勵頻率,并在激勵頻率處于共振頻率范圍時向變剛度裝置發出控制指令,所述檢測裝置和所述變剛度裝置分別與所述控制裝置連接;
所述變剛度裝置,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控制指令時調整所述懸置裝置的剛度,以改變所述懸置裝置的固有頻率,所述變剛度裝置設置于所述懸置裝置。
優選的,所述檢測裝置包括用于檢測發動機轉速的轉速測試裝置。
優選的,所述檢測裝置包括用于檢測車速的車速測試裝置。
優選的,所述變剛度裝置為電磁變剛度裝置。
優選的,所述電磁變剛度裝置包括電流控制器和設于所述懸置裝置上的電磁結構,所述電流控制器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控制指令時控制所述電磁結構的輸入電流,以控制所述電磁結構對所述懸置裝置施加的電磁力矩,所述電流控制器與所述控制裝置連接。
優選的,還包括與所述電磁結構連接、用于向所述電磁結構輸入電流的交流電源。
一種車輛,包括上述任意一種減振系統。
一種減振方法,應用于上述任意一種減振系統,包括:
獲取車輛行駛狀態參數;
根據車輛行駛狀態參數確定激勵頻率,并判斷激勵頻率是否處于共振頻率范圍;
若是,則調整所述懸置裝置的剛度,以改變所述懸置裝置的固有頻率。
優選的,所述獲取車輛行駛狀態參數包括:獲取發動機轉速;和/或獲取車速。
優選的,調整所述懸置裝置的剛度包括:控制電磁變剛度裝置中的電磁結構的輸入電流,以控制所述電磁結構對所述懸置裝置施加的電磁力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華菱汽車有限公司,未經安徽華菱汽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25754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嵌入有減振器的發動機懸置
- 下一篇:雙電機三行星排混合動力總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