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推力軸承的排油裝置及包括其的渦輪增壓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241995.3 | 申請日: | 2014-12-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081069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20 |
| 發明(設計)人: | 西岡忠相;段本洋輔;富田勛;南部崇;秋山洋二;小島優也;石崎達也;矢野正義;二江貴也;惠比壽干 | 申請(專利權)人: | 三菱重工發動機和增壓器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F16C17/04 | 分類號: | F16C17/04;F16C33/10;F01D25/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 11105 | 代理人: | 張思寶 |
| 地址: | 日本神***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推力 軸承 裝置 包括 渦輪 增壓 | ||
本發明提供推力軸承的排油裝置及包括其的渦輪增壓器,其中,推力軸承的排油裝置包括旋轉軸(2)、套管部件(3)、推力軸承(4)、供給油路(43)、排油空間形成部件(5),在排油空間形成部件與推力軸承之間劃分出排油空間(6),排油空間包含排油流路(6A)和排油口(6B),排油空間形成部件包含主體部(5A)和舌部(5B),舌部從主體部的下端(57)朝推力軸承側向斜下方延伸,排油口由主體部的下端(57)處的未形成有外周緣部(53)的部分形成,舌部在主視下形成為從外周緣部(53)的下游緣(53b)側向上游緣(53c)側朝下傾斜,利用舌部將流經排油流路的潤滑油沿流動方向(f)經由排油口引導到排油空間的外部。
本申請是申請號為201480081991.9、申請日為2014年12月18日、發明創造名稱為“推力軸承的排油裝置及包括其的渦輪增壓器”的發明專利申請的分案申請。
技術領域
本公開涉及推力軸承的排油裝置及包括其的渦輪增壓器。
背景技術
以往,作為使發動機的輸出提高的技術,已知有利用渦輪增壓器將進氣壓縮并將該壓縮過的進氣供給到發動機的方法(增壓),且這樣的方法廣泛地使用于汽車用發動機等中。通常,渦輪增壓器包括旋轉軸、設于旋轉軸的一端側的渦輪葉輪和設于旋轉軸的另一端側的壓縮機葉輪。并且,渦輪增壓器通過使排出氣體的排氣能量作用于渦輪葉輪而使旋轉軸高速旋轉,使得設于旋轉軸的另一端側的壓縮機葉輪對進氣進行壓縮。
渦輪增壓器的旋轉軸上作用有使旋轉軸沿軸向移動的力(推力)。因此,渦輪增壓器中包括用于在軸向上支承旋轉軸的推力軸承裝置。作為該推力軸承裝置的一個例子,可列舉例如專利文獻1所示的推力軸承裝置。
專利文獻1的推力軸承裝置,如其圖1及圖2所示,包括以能夠與旋轉軸一起旋轉的方式安裝于旋轉軸的外周的套管部件(推力襯套10)和內周緣部卡合于由套管部件形成的環狀槽中的推力軸承(推力盤11)。推力軸承的外周緣部固定于殼體,且該推力軸承通過在內周緣部和與旋轉軸一起旋轉的套管部件滑動接觸,承受作用于旋轉軸的推力。
與套管部件滑動接觸的推力軸承的滑動接觸部被供給潤滑油。另外,在推力軸承的一端面側配置有的油導向件(導向件18),該油導向件(導向件18)在其與推力軸承的一端面之間劃分出排油空間(第一室20)。該排油空間以包圍推力軸承的滑動接觸部的周圍的方式形成。并且,該排油空間起到將伴隨著旋轉軸的旋轉而從滑動接觸部飛散的潤滑油匯集、并從形成于排油空間的下方的排油口(油排出口24)向外部排出的作用。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11-2136
發明內容
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若在高速旋轉等時潤滑油的流量增多,則向排油空間流入的潤滑油量增加,有可能使潤滑油從排油口的排出無法順暢地進行,使得排油空間內充滿潤滑油。若排油空間內充滿潤滑油,則有可能使潤滑油的氣液交界面與套管部件接觸,產生攪拌損失而導致渦輪增壓器的性能降低。
關于這一點,在專利文獻1的推力軸承裝置,使排油口的面積中心比通過旋轉軸的旋轉中心的垂直軸線靠旋轉方向的上游側,由此促進潤滑油從排油口的排出。然而,在該專利文獻1的推力軸承裝置中,也存在潤滑油從排油口的排出無法順暢地進行,使得排油空間內充滿潤滑油的情況。
本發明的至少一個實施方式是基于這種現有技術狀況而完成的發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順暢地將供給到推力軸承的潤滑油排出的推力軸承的排油裝置及包括其的渦輪增壓器。
用于解決技術問題的手段
(1)本發明的至少一個實施方式的推力軸承的排油裝置包括:
旋轉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三菱重工發動機和增壓器株式會社,未經三菱重工發動機和增壓器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24199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