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液體輸送方法及其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241279.5 | 申請日: | 2019-03-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49875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17 |
| 發明(設計)人: | 李圣聰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圣聰 |
| 主分類號: | F04B43/06 | 分類號: | F04B43/06;F04B2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韓嫚嫚;湯在彥 |
| 地址: | 中國臺灣高雄*** | 國省代碼: | 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液體 輸送 方法 及其 系統 | ||
本發明是有關于一種液體輸送方法及其系統,其主要于一液體輸送系統中設有雙隔膜泵,所述雙隔膜泵中設有雙吸入口與雙排出口,并讓系統中的導入管路連結于一組吸入口與排出口,及系統中的導回管路連結于另一組吸入口與排出口;借此,讓所述雙隔膜泵中的氣動機構帶動雙隔膜呈一壓一縮而使吸入口端與排出口端為一進一出的輸送狀態,使液體于輸送與回送過程,能保持同壓、均等流量(體積)的均衡輸送功能,且在導入管路與導回管路間設有回流管,并在所述回流管上設有控制閥,以利用所述控制閥的開通而能回流導送液體,達到液體更換或管路清洗的功效。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于一種液體輸送方法及其系統,尤指一種采用同壓、均等流量作為均衡輸送回收的液體輸送方法及其系統。
背景技術
一般液體的輸送都是通過泵的加壓,而通過管路輸送至目的地,上述的泵以外加引擎方式的設計來驅動,讓泵運行而對液體進行連續地吸排的作用,不過由于引擎通常都較為笨重,且又需要使用燃油,對于戶外無電力處的使用可能較為合適以外,若是在室內或對于電力的取得容易處,則大多是通過馬達或電磁方式來驅動泵。
然而,現有泵僅適于快速輸送及對輸送品質要求較低流體,而無法適用須采用慢速輸送的濃稠性流體等,如印刷機;以油墨印刷來說,普遍在印刷機中利用泵作為抽送油墨的配備,此即一般業者所稱的氣動式泵,其通過氣壓驅動泵內設的隔膜,而使油墨得以輸送至儲料槽,以供印刷作業所需,如圖6所示,利用氣動式泵7一端連結油墨料筒71,另一端管路直接導送至印刷機8供墨管81,而供墨管81下方適當處設有兩相切的供墨輪82,使供墨管81恰位于兩供墨輪82相切處的上方,且兩供墨輪82呈相反方向轉動并由下往相切處上方轉動,使供墨管81噴出的油墨不致于經兩供墨輪82相切處夾縫流下,而將在兩供墨輪82相切處上方夾設形成的溝槽內竄流并沾染由相切處轉出的兩供墨輪82外緣,同時,多余的油墨將流向溝槽兩端并流入溝槽兩端所設的集墨槽83內,集墨槽83導接一回流管84,并導回油墨料筒71回收油墨;通常采用自然垂流方式,讓集墨槽83的油墨垂流于回流管84,再通過流體靜力學高度差(重力驅動流)或經由毛細效應(常稱為毛細滲透),使液體由高處往低處流導回油墨料筒71,因此,具有下列缺點:
1.回流管須加大管徑(粗管),管徑越大濃稠液體較容易導流,相對增加成本。
2.雖管徑大但一般濃稠液體流動速度慢,容易使油墨揮發干掉。
3.輸送過程入液速度快,回流速度慢,使其輸送無法平衡。
4.管路清洗不易,因油墨會干枯卡于管壁,需要通過大量清水來清潔的回流管。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液體輸送方法及其系統,尤其是指一種采用同壓、均等流量作為均衡輸送回收的液體輸送方法及其系統為目的。
本發明液體輸送方法及其系統主要目的與功效,由以下具體技術手段所達成: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液體輸送方法,其中,所述液體輸送方法的步驟包括:
步驟a:提供一液體輸送系統,所述液體輸送系統為能通過一導入管路連結輸送一儲液單元中的液體至一供液部,并通過與所述供液部連結一導回管路導送液體至所述儲液單元的液體輸送系統,所述液體輸送系統對應供應液體至一工作機;
步驟b:提供一雙隔膜泵,所述雙隔膜泵設置在所述液體輸送系統中,讓所述導入管路連結在所述雙隔膜泵的第一隔膜的運動路徑,所述導回管路連結在所述雙隔膜泵的第二隔膜的運動路徑;
步驟c:提供所述第一隔膜壓力,所述雙隔膜泵施加壓力于所述第一隔膜,讓所述儲液單元中的液體通過所述導入管路并經過所述第一隔膜的運動路徑而導送至所述供液部供所述工作機使用;
步驟d:提供所述第二隔膜壓力,所述雙隔膜泵施加壓力于所述第二隔膜,讓所述供液部中的液體通過所述導回管路并經過所述第二隔膜的運動路徑導回至所述儲液單元。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圣聰,未經李圣聰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24127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