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從含有有色金屬的硫化礦物中強化氧化提取有價金屬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203840.0 | 申請日: | 2019-03-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971953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7-05 |
| 發明(設計)人: | 孫峙;鄭曉洪;曹宏斌;王中行;張懿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22B3/08 | 分類號: | C22B3/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安思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72 | 代理人: | 陳琳琳;張紅生 |
| 地址: | 100190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硫化礦物 有價金屬 硫化礦 微氣泡 浸出 礦漿 預處理 氧化性氣體 處理裝置 富氧環境 高效提取 混合調漿 硫酸溶液 氣體切割 反應釜 浸出液 內高壓 小氣泡 調漿 濾渣 細度 細磨 限域 過濾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從含有有色金屬的硫化礦物中強化氧化提取有價金屬的方法,其步驟如下:1)預處理:將含有有色金屬硫化礦物進行細磨,得到預定細度的硫化礦;2)調漿:將步驟1)得到的硫化礦物與硫酸溶液加入到安裝微氣泡處理裝置的反應釜中混合調漿,得到礦漿;3)強化浸出:往礦漿中通入氧化性氣體,通過微氣泡布氣將氣體切割成微氣泡,依據極小氣泡中壓力大的原理,造成限域內高壓富氧環境,從而實現硫化礦的強化浸出,待反應結束后,過濾得到浸出液和濾渣。該方法可實現硫化礦中有價金屬高效提取,有價金屬的提取率均大于90%。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的通過采用濕法冶金的方法從含有有色金屬的硫化礦物中提取有價金屬,具體涉及采用微氣泡強化氧化濕法提取的方法從有色金屬的硫化礦物中提取有價金屬。
背景技術
在繁多的礦物種類中,金屬硫化物礦物分布廣泛,最為常見。自然界中存在著黃鐵礦、黃銅礦、磁黃鐵礦、閃鋅礦、方鉛礦和輝銀礦等富含鎳、鈷、銅、鉛、鋅、銻、銀和砷有價金屬的硫化礦物,這些有價金屬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開發一種新型提取硫化礦中有價金屬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科學和經濟價值。
目前,從硫化礦中提取有價金屬的方法主要有傳統的火法工藝、濕法工藝以及生物浸出等。隨著整個社會環保意識的加強,傳統火法因為能耗高、環境不友好等缺點,其逐漸被火法—濕法聯合工藝、全濕法工藝等新工藝取代。火法濕法聯合工藝包括焙燒過程,需要有大量的SO2氣體產生,需要有SO2氣體回收裝置,是整個工藝投資大、工藝復雜。全濕法工藝通常采用加壓浸出、常壓浸出。加壓浸出是在高溫高壓條件下進行,對設備要求高、能耗高、酸消耗量大且操作環境差。常壓酸浸與高壓酸浸工藝相比,不需要高壓反應釜,極大地節約了投資和運營成本,但同樣存在著酸消耗量大、有價金屬元素回收率低的問題。
中國專利CN101003860A提出了在一定溫度和攪拌下用硫酸在常壓下浸出一定質量比的硫化鎳精礦和軟錳礦混合礦,得到硫酸鎳和硫酸錳溶液。該技術采用軟錳礦作為氧化劑,能夠實現硫化鎳精礦和軟錳礦的同時浸出,但該工藝依舊存在有價金屬鎳的浸出效率低、酸耗大的缺點。中國專利CN108431063A將硫化鉛鋅混合礦濕式球磨后,得到的礦漿通入氧氣,加入到濃度為120-170g/L的硫酸溶液中常壓富氧浸出,待浸出結束后通過浮選方式進行硫的浮選。該技術存在著硫酸消耗量高、氧氣利用率低、硫的資源化利用等缺點。中國專利CN101845548A公開了一種硫化鋅精礦的臭氧常壓浸出的方法,該方法利用臭氧在常壓和硫酸體系,直接將硫化鋅精礦分解為硫酸鋅溶液,硫化鋅精礦中的硫轉化為硫單質。該技術的優點是鋅的浸出速率高,但依舊存在著臭氧利用率低、硫的資源化等問題。
現有技術存在硫化礦物處理成本高、環境污染大、浸出效率低等問題,因此,開發高效、常壓、環保的一種從硫化礦物中提取有價金屬的方法具有重要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已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浸出效率高、設備投資低、處理成本低、環境友好的有色金屬的硫化礦物的提取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從含有有色金屬的硫化礦物中強化氧化提取有價金屬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預處理:將含有有色金屬硫化礦物進行研磨,得到預定細度的硫化礦;
2)調漿:將步驟1)得到的硫化礦物與硫酸溶液加入到安裝微氣泡處理裝置的反應釜中混合調漿,得到礦漿;
3)強化浸出:往礦漿中通入氧化性氣體,通過微氣泡布氣將氣體切割成微氣泡,依據極小氣泡中壓力大的原理,造成限域內高壓富氧環境,從而實現硫化礦的強化浸出,常壓強化氧化浸出,待反應結束后,過濾得到浸出液和濾渣。
優選地,步驟1)中,含有有色金屬的硫化礦物經磨礦后的細度至-0.074mm占80%~9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20384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