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疏松砂巖核磁共振實驗分析樣品包封結構及包封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147784.3 | 申請日: | 2019-0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725017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07 |
| 發明(設計)人: | 劉志偉;張旭東;張銅耀;曲日濤;陳毅雯;陳科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24/08 | 分類號: | G01N24/08;G01N1/36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責任專利代理事務所 12201 | 代理人: | 張金亭 |
| 地址: | 100010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疏松砂巖 核磁共振實驗 分析樣品 包封 包封結構 生料帶層 封端 外周 套包 非金屬材料 金屬材料 常規金屬 技術難題 尼龍網層 塑料板層 熱縮套 包覆 垮塌 兩層 通孔 替代 分析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疏松砂巖核磁共振實驗分析樣品包封結構,在樣品的兩端設有封端;封端包括兩層,其內層為尼龍網層,其外層為開有通孔的塑料板層;在所述樣品及其兩端封端的外周包覆有生料帶層;在生料帶層的外周設有熱縮套層。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疏松砂巖核磁共振實驗分析樣品包封方法。本發明采用非金屬材料替代金屬材料包封技術,克服了疏松砂巖兩端面沙粒漏失及骨架垮塌損壞樣品等難題,解決了疏松砂巖常規金屬錫套包封技術不能做核磁共振實驗分析這一技術難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疏松砂巖核磁共振實驗分析樣品結構及制作方法,特別涉及一種疏松砂巖核磁共振實驗分析樣品包封結構及包封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核磁共振分析是利用氫原子核在外加磁場的作用下形成核磁共振現象的這一特性,測量同一樣品在不同處理階段的核磁共振信號,從而求取儲層的孔隙度、滲透率、含油飽和度、可動流體飽和度等地質參數的一項新的錄井技術。該技術克服了以往測井解釋和室內常規樣品分析方法成本高、測試周期長的缺點,具有用量少、速度快、成本低、獲取參數多、準確性高、無接觸、無損測量等諸多優點。利用核磁共振技術確定巖樣孔隙度、滲透率及可動流體百分數等重要油層物理參數,能夠為勘探及完鉆決策提供可靠且及時的數據,準確評價油藏原始含油飽和度,計算石油地質儲量;開發后期儲層含水飽和度計算,水驅前后儲層變化規律研究,剩余油發布等研究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以疏松砂巖為主的儲層研究及實驗存在的問題亟待探究。由于疏松砂巖不同于固結樣品,其具有滲透率高、膠結性差、松散易碎的特點。因此,有關疏松砂巖相關實驗開展需要有別于固結樣品的實驗技術。
在疏松砂巖樣品處理領域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敷膠法、金屬套法等包封處理方法,由于膠體易侵入到樣品空隙內污染樣品,并且不耐溶劑清洗,直接影響樣品的孔隙結構,且只適合弱膠結的樣品。為了保持疏松樣品儲層孔隙結構,通常采用的包封方法是單層金屬錫套法,該包封方法是樣品兩端面采用不銹鋼網支撐保護,樣品的圓周面采用金屬錫套包封,防止端面骨架顆粒垮塌滲漏起到保護作用,其包封材料均為金屬材質。因此采用常規金屬材料包封技術無法完成核磁共振實驗分析。特別是針對疏松砂巖核磁共振技術確定巖樣孔隙度、滲透率、可動流體百分數、剩余油分布及開發后期儲層含水飽和度計算等實驗數據變化規律研究領域是一個技術難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能夠完成核磁共振實驗分析的疏松砂巖核磁共振實驗分析樣品包封結構及包封方法。
本發明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疏松砂巖核磁共振實驗分析樣品包封結構,在樣品的兩端設有封端;封端包括兩層,其內層為尼龍網層,其外層為開有通孔的塑料板層;在所述樣品及其兩端封端的外周包覆有生料帶層;在生料帶層的外周設有熱縮套層。
進一步地,尼龍網層包括100~140目的內尼龍網層和40~80目的外尼龍網層。
進一步地,所述塑料板層為聚四氟乙烯板層。
進一步地,所述通孔均布,所述通孔直徑為1.5~2mm。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疏松砂巖核磁共振實驗分析樣品包封方法,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在樣品的兩端放置封端;封端設置兩層,內層為尼龍網層,外層為開有通孔的塑料板層;
步驟二,將生料帶纏繞包裹在所述樣品及其兩端封端的外周;
步驟三,在生料帶包裹后的樣品外周套接熱縮套,使熱縮套熱縮從而緊密包裹樣品。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一中,尼龍網層采用兩層,包括100~140目的內尼龍網層和40~80目的外尼龍網層。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一中,所述塑料板層采用聚四氟乙烯板層。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一中,所述聚四氟乙烯板層均布直徑為1.5~2mm的通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14778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