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檢測豬可食性組織中氟苯尼考總殘留物的方法及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091751.1 | 申請日: | 2019-0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709258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20 |
| 發明(設計)人: | 楊波;李亞超;周丹娜;王前勇;高進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生物工程學院 |
| 主分類號: | G01N30/90 | 分類號: | G01N30/90;G01N30/94;G01N30/95;G01N30/02;G01N30/06;G01N30/14;G01N30/34;G01N30/74;G01N30/86;G01N30/88 |
| 代理公司: | 武漢科皓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彭勁松 |
| 地址: | 430415 湖北省武***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檢測 食性 組織 中氟苯尼考總 殘留物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檢測豬可食性組織中氟苯尼考總殘留物的方法及應用。本發明方法包括:豬可食性組織勻漿經過高濃度鹽酸溶液水解,乙酸乙酯洗滌,在堿性條件下由乙酸乙酯提取,提取物經過濃縮,正己烷脫脂,并以乙酸乙酯:丙酮:氨水的混合液作為展開液進行薄層色譜凈化,再采用高效液相色譜進行檢測。本發明充分釋放了豬可食性組織中氟苯尼考結合殘留物,并將其轉化為氟苯尼考胺,避免了現有方法可能導致的“假陰性”結果。此外,本發明以薄層色譜凈化組織提取液,有效地去除了組織中所含的內源性物質,避免了其對色譜分析的干擾,降低了檢測成本,減少了有機溶劑的用量,結果可靠,適用于基層檢測機構進行日常監控。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獸藥殘留檢測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檢測豬可食性組織中氟苯尼考總殘留物的方法及應用。
背景技術
氟苯尼考具有廣譜、高效、低毒的優點,在我國廣泛用于防治豬呼吸道感染。然而毒理學研究表明,氟苯尼考及代謝物可能誘導肝毒性、生殖毒性、胚胎毒性、血液毒性和免疫毒性。不合理使用可導致它們殘留于豬可食性組織中,危害消費者健康,影響養豬業的可持續發展。為此,迫切需要建立可靠的定量分析方法,監控豬可食性組織中氟苯尼考的殘留。
氟苯尼考在豬體內可被廣泛代謝。部分代謝物可與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質)形成牢固的結合殘留物而長期蓄積在豬可食性組織中。這些結合殘留物無法直接被溶劑萃取,需經過強酸水解才能從組織中釋放出來,同時自身轉化為氟苯尼考胺。考慮到氟苯尼考結合殘留物可能帶來的食品安全風險,歐洲藥品管理局規定氟苯尼考的殘留標志物為以氟苯尼考胺計算的氟苯尼考總殘留物,包括氟苯尼考原型及各種代謝物。豬肌肉、肝臟和腎臟中氟苯尼考的最大殘留限量分別為300、2000、500μg/kg。
大量文獻報道了基于理化分析(如色譜法、色-質聯用技術)和免疫分析(如酶聯免疫檢測技術)檢測動物源性食品中的氟苯尼考及氟苯尼考胺的方法。其中絕大多數方法的樣品前處理程序中不包含能有效釋放結合殘留物的水解步驟,因此只能檢測部分殘留物。采用這些方法監控畜禽產品中氟苯尼考的殘留會導致“假陰性”的結果,造成嚴重的誤判。以Imran等人的研究為例,雞按照30mg/kg的劑量連續口服5天,休藥7天后從腎臟中檢測到可被萃取的氟苯尼考殘留物濃度為125.04μg/kg,低于最大殘留限量(750μg/kg),應該判定為合格。而事實上,在這批樣品中還有806.50μg/kg的氟苯尼考結合殘留物未被發現。這樣的畜禽產品一旦流入市場將會威脅食品安全,若銷往歐盟,則可能使我國的養殖企業面臨巨額賠償。由此可見,建立可檢測畜禽可食性組織中氟苯尼考總殘留物的定量分析方法十分必要。
到目前為止,僅有少量文獻報道了氟苯尼考總殘留物(以氟苯尼考胺計算)的檢測方法。這些方法以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為主。方法所使用的質譜檢測器具有高靈敏性和高特異性的優點,但也容易受到基質效應的干擾,而且價格昂貴,運行和維護成本較高,不利于向基層檢測機構推廣。高效液相色譜法定量可靠,靈敏性能夠滿足氟苯尼考殘留監控的要求,而且在基層檢測機構的普及率高,可作為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的替代和補充。然而,高效液相色譜儀大多配備紫外檢測器,它們的特異性遠不如質譜檢測器。豬可食性組織含有大量的內源性物質,它們能夠隨氟苯尼考胺被共萃取,進入待檢測的樣品中。由于這些內源性干擾物往往具有紫外吸收,它們的存在能夠對色譜檢測造成嚴重的干擾。為保證檢測結果的可靠,對樣品凈化步驟進行系統、深入的研究至關重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生物工程學院,未經武漢生物工程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09175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