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巖藻黃素-蛋白微粒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080882.X | 申請日: | 2019-0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588712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0-04 |
| 發明(設計)人: | 劉翼翔;傅秋葉;劉光明;孫樂常 | 申請(專利權)人: | 集美大學 |
| 主分類號: | A23P10/30 | 分類號: | A23P10/30;A23L33/10;A23L33/17 |
| 代理公司: | 廈門市精誠新創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賴秀華 |
| 地址: | 361000 福***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黃素 蛋白 微粒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屬于食品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巖藻黃素?蛋白微粒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所述巖藻黃素?蛋白微粒的制備方法包括:(1)將蛋白粉末采用水溶解,pH值調節至10~12,加入脂肪酸混勻,超聲分散,得內腔富含脂肪酸的蛋白質溶液;(2)將巖藻黃素粉末、氫氧化鈉乙醇溶液以及脂肪酸混勻,得巖藻黃素?脂肪酸分散液;(3)將內腔富含脂肪酸的蛋白質溶液與鹽藻黃素?脂肪酸分散液混勻并進行內腔重組反應,之后將所得反應產物的pH值調回至7~8.5,得巖藻黃素?蛋白微粒水溶液;(4)噴霧干燥或冷凍干燥。采用本發明提供的方法所得巖藻黃素?蛋白微粒具有水溶性好、穩定性強、吸收效果好、工藝簡單、無化學殘留的特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食品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巖藻黃素-蛋白微粒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背景技術
巖藻黃素(巖藻黃質)主要存在于褐藻、紅心蛤蜊等水產品中,屬葉黃素類物質,是海洋中存量最為豐富的類胡蘿卜素,占到自然界總類胡蘿卜素存量的10%。巖藻黃素不僅具備葉黃素、玉米黃質的基本共軛結構,還含有丙二烯、環氧烷、乙酰基等特殊結構,其抗氧化活性達到維生素E的13.5倍。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巖藻黃素不僅具有突出的抗氧化活性,還具有減肥、視力保護、保肝、抗炎等多種生理活性。因此,巖藻黃素在食品與生物醫藥領域具有巨大的應用價值。
然而,巖藻黃素難溶于水,吸收率低,穩定性差,極易受到光照、高溫、氧氣等條件的破壞,限制了其在食品與生物醫藥領域的開發應用。目前,用于提高類胡蘿卜素等脂溶性活性物質的水溶性、穩定性及吸收性的技術主要是微膠囊技術和納米乳化包埋技術。但是,微膠囊技術雖然強調了對類胡蘿卜素的包載量、溶解性與穩定性的改善,卻忽視了人體的吸收效果,違背了營養強化的初衷。新近發展起來的納米乳化包埋技術能夠進一步降低體系的粒徑,從而達到提高穩定性與吸收效果的目的。但是,納米乳包埋技術通常要使用高壓均質(壓力大于100MPa)、高速剪切等生產工藝,導致設備要求與生產成本較高;納米乳溶液與固態粉體相比,不便于包裝運輸,穩定性較差,難以滿足食品貨架期的長時間保質要求;與此同時,乳化包埋過程通常還會使用國家食品添加劑目錄規定以外的或對使用量有嚴格限制的乳化劑,如乙酸乙酯、吐溫60(80),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隱患,產業化應用受到限制。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巖藻黃素因難溶于水、穩定性差、吸收率低導致的加工適性差、難以應用的難題,通過對現有加工方法的改進,提供了一種水溶性好、穩定性強、吸收率高的巖藻黃素-蛋白微粒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具體地,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巖藻黃素-蛋白微粒的制備方法,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蛋白粉末采用水溶解,并將pH值調節至10~12,以打開蛋白質疏水內腔,然后加入脂肪酸混勻,超聲分散,得到內腔富含脂肪酸的蛋白質溶液;
(2)將巖藻黃素粉末、氫氧化鈉乙醇溶液以及脂肪酸混勻,得到巖藻黃素-脂肪酸分散液;
(3)將所述內腔富含脂肪酸的蛋白質溶液與所述鹽藻黃素-脂肪酸分散液混勻并進行內腔重組反應,之后將所得反應產物的pH值調回至7~8.5,以封閉蛋白質內腔,得到澄清的巖藻黃素-蛋白微粒水溶液;
(4)將所述巖藻黃素-蛋白微粒水溶液直接噴霧干燥,或經減壓濃縮后冷凍干燥,得到巖藻黃素-蛋白微粒干粉。
優選地,步驟(1)中,所述蛋白粉末選自牛血清白蛋白、乳清蛋白、玉米醇溶蛋白、酪蛋白酸鈉和大豆蛋白中的至少一種。
優選地,步驟(1)中,所述蛋白粉末和水的用量使所得蛋白溶液的濃度為1~8wt%。
優選地,步驟(1)中,所述脂肪酸與蛋白粉末的質量比為1:(5~10)。
優選地,步驟(2)中,所述巖藻黃素與脂肪酸的質量比為1:(3~5)。
優選地,步驟(2)中,所述氫氧化鈉乙醇溶液中氫氧化鈉的濃度為0.1~1wt%。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集美大學,未經集美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080882.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