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適于小水體養殖大口黑鱸食性轉化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040807.0 | 申請日: | 2019-0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601434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25 |
| 發明(設計)人: | 黃亮華;潘傳燕;梁方方;黃國強;米順利;高程海;劉永宏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西中醫藥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K61/10 | 分類號: | A01K61/10;A23K50/80;A23K10/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韋莎 |
| 地址: | 530200 廣西壯***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適于 水體 養殖 大口 食性 轉化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適于小水體養殖大口黑鱸食性轉化的方法,屬于淡水養殖領域。本發明包括如下步驟:(1)池塘培水;(2)池塘初步馴食;(3)室內馴食。本發明結合加州鱸生物學特性、池塘水體浮游生物特征、配合飼料營養替代和加州鱸養殖工藝,能促進大口黑鱸攝食人工配合飼料,在馴化過程中定期動態地對大口黑鱸過篩分級,能減少魚苗大小差異造成的攝食競爭。本發明通過綜合采用上述技術,馴食轉化的成功率可達90%以上。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淡水養殖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適于小水體養殖大口黑鱸食性轉化的方法。
背景技術
大口黑鱸(Micropterus salmoides),俗稱加州鱸,分類學上屬鱸形目(Perciformes)、太陽魚科(Cehtrachidae),原產美國加利福利亞州密西西比河水系,是一種肉質鮮美、抗病力強、個體較大、生長迅速、品質優良、易起捕、適溫較廣的名貴肉食性魚類。由于大口黑鱸肉質堅實、肉味清香是本地鱸魚和鱖魚所不及的,可謂是魚中上品,十分暢銷。
我國于1983年引進大口黑鱸魚苗,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目前我國大口黑鱸的產量已達到16萬噸以上,成為我國重要的名特淡水養殖魚類之一。盡管大口黑鱸養殖已經形成規模性產業,但是目前養殖生產仍然主要依賴冰鮮雜魚作為直接餌料。冰鮮雜魚的長期使用,不僅造成了資源浪費,帶來了嚴重的疾病傳播,而且也成為限制加州鱸養殖規模擴大的一大瓶頸。因此采用大口黑鱸人工配合飼料取代冰鮮雜魚投喂是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可以緩解餌料對大口黑鱸養殖的限制,且價廉物美,得病率低。事實上,加州鱸飼料已經推廣多年,但進展卻十分緩慢,其中主要問題存在于大口黑鱸食性馴化時間節點的選擇、馴化步驟的展開和馴化過程中人工飼料的處理。在馴化轉食過程中,若方法不當,將直接導致食性馴化失敗,直接影響到生產效益。
目前大口黑鱸的馴食實踐,主要參考大口鯰、河豚、梭鱸等魚類的馴食方法,其基本過程為:初期全部投喂冰凍鮮雜魚,按照馴食魚大小,適當絞碎;中期逐漸采用人工飼料替代鮮雜魚;末期人工飼料完全取代鮮雜魚。這些食性馴化方法都屬于常規方法,技術手段沒有創新點,馴食食性轉化效果不佳,部分個體沒有馴化或者馴化不完全,這嚴重影響了漁民的養殖效益,打擊了他們的積極性。因此在常規肉食性魚類食性馴化的基礎上,通過科學創新,研究發明人工養殖大口黑鱸的食性轉化方法是非常必要且意義重大的工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適于池塘小水體養殖加州鱸食性轉化的方法,以解決現有池塘養殖加州鱸模式下成活率低,食性轉化不佳,自相蠶食,同時環境污染嚴重的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適于小水體養殖大口黑鱸食性轉化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池塘培水:
選用1-2畝的小池塘,池塘水溫12-18℃,消毒后池塘加水高度至50cm,全池潑灑生物肥,每日觀察肥水效果,根據天氣,天晴加水10-15cm,每3-5日全池潑灑生物肥,顯微鏡鏡檢發現輪蟲數量占全部浮游生物60-70%時,開始放苗;
(2)池塘初步馴食:
選擇孵化6-8天、已開口的健康、活力好的大口黑鱸烏仔放入已培好水的池塘中,暫養6天,觀察池水輪蟲數量如低于占全部浮游生物60%時,加新水10-15cm同時全池潑灑生物肥;
第7日,開始馴化,池塘四周設置食臺;
第8-10日,全池潑灑水蚯蚓,潑灑范圍逐漸靠近食臺,每日投喂3次;
第11日,將水蚯蚓都撒于食臺上,進行定時定點攝食馴化,再持續投喂3天;
第15日,停喂1天;
第16日,將人工飼料粉碎,得到人工飼料粉料,將人工飼料粉料與水蚯蚓以質量比為1:3-5混合投喂,每日逐漸增加人工飼料比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西中醫藥大學,未經廣西中醫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04080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