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鈀-銅系負載型亞納米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012408.3 | 申請日: | 2019-0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701552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03 |
| 發明(設計)人: | 侯瑞君;孫克寧;楊秋辰;簡洪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1J23/89 | 分類號: | B01J23/89;B01J35/02;C07C5/05;C07C11/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國坤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郭偉紅 |
| 地址: | 100081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催化劑 不飽和 負載型 亞納米 銅系 脫除 制備 選擇加氫催化劑 制備方法和應用 加氫轉化 選擇加氫 二烯烴 丁烯 炔烴 | ||
1.一種鈀-銅系負載型催化劑,催化劑中含有Pd、Cu和催化劑載體,其特征在于:以催化劑總質量為100%計,Pd的含量為0.02%~0.2%,Cu的含量為0.19%~3.9%;Pd/Cu原子比介于0.051~0.0999之間;Pd以亞納米形式存在于雙金屬顆粒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催化劑,其特征在于,催化劑載體為Al2O3、SiO2、CeO2、TiO2、活性碳、碳納米管、石墨烯、碳化氮中的一種或多種組合。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催化劑,其特征在于,雙金屬顆粒粒徑介于2~18nm之間,其中,Pd介于0.1~2nm之間。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催化劑,其特征在于,Cu以Cu0或Cu+的形式存在。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催化劑,其特征在于,采用TPR表征,分別在約80℃、300℃出現還原峰。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催化劑,其特征在于,采用CO吸附的紅外表征,在約1915cm-1處無Pd的體相吸附峰。
7.權利要求1~6任意一項所述催化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共浸漬法、分步浸漬法或Galvanic置換法制備催化劑。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浸漬法的制備過程為:
(a)將Cu的前驅體和Pd的前驅體浸漬在催化劑載體上,所使用的Pd/Cu前驅體的量按照原子比介于0.051~0.0999之間來計算;
(b)經1~3h陳化后,將其在80~120℃下干燥6~20h;
(c)將(b)所得產物在400~600℃下煅燒3~6h;
所述分步浸漬法的制備過程為:
(a)將Cu的前驅體浸漬在催化劑載體上;
(b)經1~3h陳化后,將其在80~120℃下干燥6~20h;
(c)將(b)所得產物在400~600℃下煅燒3~6h;
(d)將Pd的前驅體浸漬在(c)所得產物上,所使用的Pd/Cu前驅體的量按照原子比介于0.051~0.0999之間來計算;
(e)經1~3h陳化后,將其在80~120℃下干燥6~20h;
(f)將(e)所得產物在400~600℃下煅燒3~6h;
所述Galvanic置換法的制備過程為:
(a)將Cu的前驅體浸漬在催化劑載體上;
(b)經1~3h陳化后,將其在80~120℃下干燥6~20h;
(c)將(b)所得產物在400~600℃下煅燒3~6h;
(d)將(c)所得產物在250℃下還原1~2h;
(e)將(d)所得產物在超聲反應器中進行金屬置換反應,所使用的Pd/Cu前驅體的量按照原子比介于0.051~0.0999之間來計算;
(f)室溫下真空干燥12~24h。
9.一種不飽和C4分子的選擇加氫方法,其特征在于,它使用權利要求1~6所述的催化劑進行加氫反應;進一步地,所述的不飽和C4分子,包括1,3-丁二烯、丁炔、乙烯基乙炔中的一種或多種組合。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加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選擇加氫方法的反應條件為:反應溫度35~100℃,壓力為0~3MPa,氣相空速1000~18000h-1,氫氣與不飽和C4分子的摩爾比為1~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理工大學,未經北京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012408.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