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車輛后下部結構的中間梁緊固加強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80014392.3 | 申請日: | 2018-0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352156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2-18 |
| 發明(設計)人: | 賽德·貝納 | 申請(專利權)人: | 標致雪鐵龍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25/08 | 分類號: | B62D25/08;B62D21/15 |
| 代理公司: | 北京旭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67 | 代理人: | 瞿衛軍;王瑩 |
| 地址: | 法國***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車輛 下部結構 中間 緊固 加強 裝置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包括后下部結構(3)的車輛(1),該后下部結構具有兩個側梁(5、7),這兩個側梁沿著車輛(1)的縱向方向定向并通過區分為前橫梁(9)和后橫梁(11)的至少兩個橫梁(9、11)彼此連接,橫梁通過平行于兩個側梁(5、7)的中間梁(15)來彼此連接,該中間梁(15)包括沿車輛(1)縱向方向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以及上表面和下表面,該車輛(1)的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用于緊固該中間梁(15)的緊固加強裝置(17),該緊固加強裝置緊固到前橫梁(9)并在該中間梁(15)的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延伸。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車輛后下部結構的領域,并且更特別地涉及與這種下部結構的中間梁相關的裝置。
背景技術
車輛的后下部結構是支撐后部的下部結構。后下部結構通常由兩個側梁構成,這兩個側梁沿車輛的縱向方向延伸并通過至少兩個橫梁彼此連接,這兩個橫梁沿車輛的縱向方向分布成前橫梁和后橫梁。由橫梁和側梁限定和支撐的車輛空間通常對應于行李箱,但也可對應于如文獻EP0723904中所描述的小型平板卡車類型車輛的貨廂。后下部結構在底部通常由底板封閉。
在碰撞車輛的后部時,后下部結構且特別是后橫梁將朝向前部方向變形。這種變形將導致侵入駕駛艙,這可能傷害坐在后面的乘客。為了限制這種侵入,可以在后下部結構處設置后部減震裝置,并且以已知的方式包括連接前橫梁和后橫梁的中間梁。該中間梁通過縱向變形吸收碰撞的能量。
這種裝置例如在文獻US 6206461中示出并由中間梁構成,該中間梁的前端逐漸擴大,并且該中間梁的后端逐級擴大。這個中間梁的配置確保了對橫梁中的每一個的良好支撐。
已經觀察到,在后部碰撞期間,該中間梁未在所有應力方向上,特別是在豎直方向上正確地保持就位,而豎直應力是最重要的。因此,中間梁可能失去其對后下部結構的橫梁的支撐,并且因此失去了吸收后部碰撞能量的功效,甚至進入駕駛艙。
因此,值得關注的是,找到一種解決方案來保持中間梁相對于后下部結構的橫梁的位置。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通過提出一種緊固加強裝置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至少一個問題,該緊固加強裝置用于將后下部結構的中間梁緊固在前橫梁上。
為此,本發明涉及一種包括后下部結構的車輛,該后下部結構具有兩個側梁,這兩個側梁沿著車輛的縱向方向定向并通過區分為前橫梁和后橫梁的至少兩個橫梁彼此連接,橫梁通過平行于兩個側梁的中間梁來彼此連接,該中間梁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該車輛的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用于緊固該中間梁的緊固加強裝置,該緊固加強裝置包括下部加強件,該下部加強件緊固到前橫梁并在該中間梁的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延伸。
通過閱讀剛剛給出的限定可以理解,本發明提出在中間梁的前端處設置加強件,從而在中間梁吸收車輛的后部碰撞的能量而產生變形時,穩定中間梁對前橫梁的支撐。實際上,已經觀察到,在中間梁的前端處,應力中的很大一部分是向下的。加強件至少沿中間梁的下表面延伸,該加強件用作支撐件,在后部碰撞時,中間梁可以壓靠在該支撐件上,從而減小或避免中間梁向下的豎直運動。
本發明的緊固加強裝置還具有易于適應任意類型的中間梁和任意類型的前橫梁的優點,并且因此在任意類型的車輛中都易于實施。
優選地,中間梁包括在車輛縱向方向上的前端和后端,緊固加強件將前橫梁連接到中間梁的前端,使得該下部加強件同時緊固到前橫梁和該中間梁的前端。實際上,根據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下部加強件用作緊固界面,該緊固界面優選地通過前橫梁和中間梁的下表面來將前橫梁連接到中間梁的前端。
根據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中間梁包括在車輛縱向方向上的前端和后端,該車輛的顯著之處在于,中間梁按尺寸加工成使得其前端與前橫梁隔開。這種結構允許緊固加強件參與對沖擊的吸收,這將在后面詳細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標致雪鐵龍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標致雪鐵龍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8001439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電動助力轉向裝置及電動助力轉向的控制方法
- 下一篇:車輛的下部車身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