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照亮機動車的內部空間的照明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880014346.3 | 申請日: | 2018-04-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337566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26 |
| 發明(設計)人: | S.弗蘭克;K.詹德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眾汽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1V7/00 | 分類號: | F21V7/00;B60Q3/60;B60Q3/10;F21Y103/10;F21Y115/10;F21Y107/70;F21V15/0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 11105 | 代理人: | 侯宇 |
| 地址: | 德國沃***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照亮 機動車 內部空間 照明設備 | ||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照亮機動車的內部空間的照明設備(2),所述照明設備具有縱長的殼體(G),通過所述殼體固持帶狀的載體(25),所述載體具有大量的發光件(26)。本發明的特征在于,所述殼體(G)構造為反射體元件,所述反射體元件具有至少一個反射體腔(22),在所述反射體腔中由所述發光件(26)可發出的或發出的光線(L)在光線到達光出口(23a)之前能夠被漫反射或者被漫反射。通過本發明的技術特征能夠提供一種照明設備,利用所述照明設備能夠在極其緊湊的結構下實現特別均勻的光輻射。
本發明涉及一種具有權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技術特征的、用于照亮機動車的內部空間的照明設備。
該類型的照明設備由文獻DE 20 2006 002 728 U1已知。在該文獻中公開的燈具中通過U形型材構成縱長的殼體。在型材的底部借助澆注物料嵌入同樣縱長的用于LED(發光二極管)的支架。LED沿殼體的縱向成組地并排布置。此外,照明設備整體上可彎曲地構造。為此,照明設備由合成橡膠制備。照明設備可以在其寬度上為數厘米,并且在其長度上長達數米。為了實現成本低廉的制造,該照明設備的制備被建議為擠壓成型件。
在文獻DE 10 2015 107 047 A1建議了一種用于間接室內照明的照明設備。具體而言,照明設備由在橫截面中大致為矩形的光散射件連同兩個并排的空腔構成。光散射件帶狀地構造,并且借助錨固裝置固定在可平移支承的柜門的底側上。在光散射件的與柜子的正面背離的空腔中布置了具有多個LED的光帶。光散射件由乳狀渾濁的半透明材料制成,并且應發揮作用,從而使得由多個單獨的LED發出的光實現基本上均勻的光輻射。
然而上述照明設備不能滿足在汽車領域所期望的光輻射的必要的均勻性方面的要求。
因此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照明設備,所述照明設備在發射的光線的均勻性方面滿足較高的交通工具的要求。
上述技術問題通過權利要求1的技術特征解決。本發明的有利的構造方式或改進方式由從屬權利要求給出。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照亮機動車的內部空間的照明設備,所述照明設備具有縱長的殼體,通過所述殼體固持帶狀的載體,所述載體具有大量的發光件。
本發明規定,所述殼體構造為反射體元件,所述反射體元件具有至少一個反射體腔,在所述反射體腔中由所述發光件可發出的或發出的光線在光線到達光出口之前能夠被漫反射或者被漫反射。
在此規定,利用該類型的照明設備即使在使用點狀的發光件、例如LED的情況下也能實現所要求的均勻的光輻射。所述光輻射此外還在其亮度方面也是足夠的,從而即使在日間也能清楚察覺在機動車中的照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方式,所述殼體在橫截面中G形地構造。通過該類型的橫截面能夠以簡單的方式形成上述反射體腔和光出口。G形的橫截面尤其實現了由發光件射出的光與結構空間相比較大的光路。由此,照明設備可以在較高的光效率的情況下實現極緊湊地構造,并且與帶有光導體的技術方案相比還提供了重量優勢。通過可形成的較大的光路增強了產生的光線的漫散射。
為了能夠遵循光出口的預先給定的或預期的輪廓,或者為了實現對于不同彎曲的殼體的匹配,非常適宜的是,用于發光件的載體在至少一個平面中可彎曲地構造。此外,在使用RGB-LED(三原色LED)時可以利用可彎曲的載體實現LED的明顯更簡單的校準,隨后載體被彎曲成三維立體的形狀。
為了有助于形成最為均勻的光輻射,在本發明的另一種構造中規定,所述殼體由白色的、高反射的材料制成和/或設有白色的、高反射的涂層。
根據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方案,所述殼體在橫截面中由兩個分別在一側開放的型材構成,由此照明設備可以簡單地構造并且成本低廉地制造。所述型材通過它們的開放側相互交錯插套地突伸。各個型材則能夠極簡單地制造并且為形成整體型材而相互固定。
此外,為制造所述殼體使用以下優選的備選方案:
-通過注塑方法制造。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未經大眾汽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8001434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