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可形成風屏障的油煙分離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822279007.8 | 申請日: | 2018-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622892U | 公開(公告)日: | 2019-11-12 |
| 發明(設計)人: | 謝柳揚 | 申請(專利權)人: | 佛山市科思博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C15/20 | 分類號: | F24C15/20;B01D45/14 |
| 代理公司: | 廣州德科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381 | 代理人: | 萬振雄;林玉旋 |
| 地址: | 528225 廣東省佛山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風葉 分離盤 攔截 風屏障 油煙分離器 固定盤 接油盤 分離油脂 驅動機構 第一端 油煙 穿過 阻擋 本實用新型 驅動固定盤 分離效果 油煙氣流 長條狀 內側壁 固接 排出 轉動 對稱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形成風屏障的油煙分離器,包括分離盤和驅動機構,分離盤包括固定盤和安裝于固定盤的長條狀V形的攔截風葉,攔截風葉的兩端分別為第一端和第二端,攔截風葉的第一端固接于固定盤,驅動機構驅動固定盤轉動,從而使得在攔截風葉的第二端的端部向外的位置形成用于阻擋所述油煙氣流從該位置直接通過的風屏障。采用這樣的方式,由于攔截風葉為V形對稱的結構,可阻擋未進行分離油脂的油煙直接穿過分離盤的攔截風葉之間的間隙向上流動,且接油盤內的分離盤與接油盤的內側壁之間形成具有風屏障的間隙,可防止未進行分離油脂的油煙穿過分離盤與接油盤之間的間隙直接向上流動排出,以有效改善油煙分離器的分離效果。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油煙凈化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可形成風屏障的油煙分離器。
背景技術
油煙分離器分離油煙是通過在分離盤周圍產生巨大的負壓渦流區,在渦流的作用下,油煙被吸進分離盤,油煙中的油脂顆粒與分離盤中高速轉動的攔截風葉碰撞并附著在攔截風葉上,油脂顆粒在離心力的作用下隨著分離盤甩入連接在分離盤外側的接油盤內,而被分離后的煙氣則穿過分離盤的攔截風葉之間的間隙向上流動。
但是,由于接油盤連接在分離盤外側,為了不影響分離盤的高速轉動,接油盤通常與分離盤之間具有一定的間隙。在油煙向上流動的過程中,部分未進行分離油脂的油煙可能穿過分離盤與接油盤之間的間隙而直接向上流動,從而導致油煙未分離即直接被排出,分離效果不佳。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可形成風屏障的油煙分離器,可以有效攔截從接油盤與分離盤之間的間隙直接通過的油煙,從而迫使大部分的油煙都進入攔截風葉之間的間隙內進行分離,提高油煙分離器的分離率。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可形成風屏障的油煙分離器,包括:
分離盤,所述分離盤包括固定盤和多個長條狀且橫截面為V形的攔截風葉,所述多個攔截風葉呈輻射狀分布,且相鄰的兩所述攔截風葉之間形成可通過油煙氣流的間隙,所述攔截風葉的兩端分別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固接于所述固定盤;以及
驅動機構,所述驅動機構與所述固定盤固接,所述驅動機構用于驅動所述固定盤轉動,以帶動所述多個攔截風葉轉動,從而使得在所述攔截風葉的所述第二端的端部向外的位置形成用于阻擋所述油煙氣流從該位置直接通過的風屏障,進而迫使所述油煙氣流通入所述間隙內。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所述攔截風葉包括長條形的第一葉片部分部分和第二葉片部分部分,所述第一葉片部分部分包括相對的第一側邊面和第二側邊面,所述第二葉片部分部分包括相對的第三側邊面和第四側邊面,所述第三側邊面與所述第一側邊面連接,以使所述攔截風葉的所述橫截面為V形,所述第二側邊面所在的平面與所述第四側邊面所在的平面相交或平行。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所述V形橫截面內凹的一側為所述攔截風葉的內側,所述V形橫截面的與所述內凹的一側相對的一側為所述攔截風葉的外側;
所述第一葉片部分部分還包括連接于所述第一側邊面和所述第二側邊面之間的第一內表面和第一外表面,所述第二葉片部分部分還包括連接于所述第三側邊面和所述第四側邊面之間的第二內表面和第二外表面,所述第一內表面、所述第二內表面位于所述攔截風葉的所述內側,所述第一外表面、所述第二外表面位于所述攔截風葉的所述外側,所述第一內表面與所述第二內表面之間的夾角為第一夾角,所述第一外表面與所述第二外表面之間的夾角為第二夾角,所述第一夾角與所述第二夾角相等或不等。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外表面與所述第一內表面相對設置,所述第二外表面與所述第二內表面相對設置,所述第一夾角的角平分面所在的平面與所述第二夾角的角平分面所在的平面重合。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夾角與所述第二夾角的角度為30°~15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佛山市科思博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佛山市科思博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2279007.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