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電池極群組鑄焊自動裝卸機械手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822200806.1 | 申請日: | 2018-12-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699124U | 公開(公告)日: | 2019-11-29 |
| 發(fā)明(設計)人: | 賴光航;龔建;路俊斗;楊麗萍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理士電源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5J15/00 | 分類號: | B25J15/00;B25J5/02;B22D19/04;B22D25/04 |
| 代理公司: | 34143 合肥東信智谷知識產(chǎn)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王學勇<國際申請>=<國際公布>=<進入 |
| 地址: | 235100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夾臂 機械手本體 氣缸 本實用新型 電池極群組 連接繩索 滑移桿 連接板 自動裝卸機械手 簡化控制裝置 豎直移動機構 水平移動機構 復位彈簧 降低設備 經(jīng)濟實用 控制效果 生產(chǎn)效率 生產(chǎn)需求 自動裝卸 規(guī)模化 開合度 連接殼 夾持 鑄焊 自動化 采購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池極群組鑄焊自動裝卸機械手,包括水平移動機構、豎直移動機構和機械手本體,所述機械手本體包括氣缸、連接殼、滑移桿、夾臂殼、第一夾臂連接板、第二夾臂連接板、第一連接繩索、第二連接繩索、第一夾臂、第二夾臂和復位彈簧。本實用新型實現(xiàn)電池極群組的自動裝卸,控制效果好,且機械手本體中所有夾臂均受同一套氣缸及與氣缸固定連接的滑移桿控制,簡化控制裝置,降低設備采購成本,機械手本體中第一夾臂與第二夾臂的開合度及夾持寬度可以調節(jié),能滿足不同產(chǎn)品型號的生產(chǎn)需求,經(jīng)濟實用,大大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更利于企業(yè)的自動化與規(guī)模化發(fā)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汽車蓄電池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電池極群組鑄焊自動裝卸機械手。
背景技術
當前,隨著可持續(xù)發(fā)展與生態(tài)環(huán)保的觀念日益加強,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也緊隨其后,新型電池的使用也越來越普及。通常,工業(yè)用電池都有著高容量、高導電性能的優(yōu)點,這些電池都是由多片相同的電池片串聯(lián)得到的。在串聯(lián)加工過程中會涉及鑄焊工藝,鑄焊便是將電池片的正極焊接在一起,負極焊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大容量電池組。
鑄焊工藝復雜,涉及到預備料、整料、去除氧化層、涂抹助焊劑等預處理工藝,其每道工序都會有獨立的工作臺,為了提高鑄焊過程的自動化程度,從預備料、整料到去除氧化層的各個工序都需要自動裝卸機械手來幫助電池極群組的搬運和裝卸;另外不同的電池極群組的型號不同,采用的電池片的數(shù)量及厚度均存在差異,所以,為了滿足生產(chǎn)需求,自動裝卸機械手需要滿足可調要求。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電池極群組鑄焊自動裝卸機械手。
本發(fā)明通過以下技術手段實現(xiàn)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
一種電池極群組鑄焊自動裝卸機械手,包括水平移動機構、豎直移動機構和機械手本體,所述水平移動機構包括水平導軌和水平移動支架,所述水平移動支架的頂部與水平導軌滑動連接,所述豎直移動機構包括豎直導軌和豎直移動支架,所述豎直導軌固定安裝在水平移動支架的側面,所述豎直移動支架的側壁與豎直導軌滑動連接,所述機械手本體固定安裝在豎直移動支架的側壁上;所述機械手本體包括氣缸、連接殼、滑移桿、夾臂殼、第一夾臂連接板、第二夾臂連接板、第一連接繩索、第二連接繩索、第一夾臂、第二夾臂和復位彈簧,所述連接殼固定安裝在豎直移動支架的側壁上,所述氣缸固定安裝在連接殼的一端,且氣缸的伸縮桿貫穿連接殼的殼體延伸至連接殼的空腔內,所述滑移桿與氣缸的伸縮桿固定連接,所述夾臂殼為長方體筒狀,所述夾臂殼固定安裝在連接殼的下端面,所述第一夾臂連接板與夾臂殼的內壁轉動連接,所述第二夾臂連接板與夾臂殼的內壁轉動連接,且第一夾臂連接板與第二夾臂連接板相對設置,所述第一連接繩索的下端與第一夾臂連接板的上端固定連接,上端與滑移桿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連接繩索的下端與第二夾臂連接板的上端固定連接,上端與滑移桿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夾臂連接板的上方設有轉軸,所述轉軸的兩端與夾臂殼的內壁轉動連接,所述第一連接繩索繞過轉軸遠離第二夾臂連接板的一側形成折線狀,所述第一夾臂固定連接在第一夾臂連接板的下端,所述第二夾臂固定連接在第二夾臂連接板的下端,所述復位彈簧設置在第一夾臂連接板與第二夾臂連接板之間,且復位彈簧的一端與第一夾臂連接板的下端固定連接,另一端與第二夾臂連接板的下端固定連接。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連接殼的底部設有沿長度方向設置的開口,所述開口設置在連接殼的底部中間。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開口的兩側設有連接孔,所述連接孔沿連接殼的長度方向均勻分布,所述夾臂殼的兩側各設有兩個連接耳,所述連接耳上設有與連接孔適配的通孔,所述連接耳分別位于復位彈簧的兩側,且同側兩個連接耳的孔間距為相鄰兩個連接孔孔間距的兩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理士電源技術有限公司,未經(jīng)安徽理士電源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220080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