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用于釋放路錐的工程車輛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821833310.1 | 申請日: | 2018-11-0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162692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7-26 |
| 發(fā)明(設計)人: | 胡遵琪 | 申請(專利權)人: | 胡遵琪 |
| 主分類號: | E01F9/70 | 分類號: | E01F9/70;B62D33/03;B60P3/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九道和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54 | 代理人: | 胡發(fā)丁 |
| 地址: | 237361 安***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路錐 車輛本體 本實用新型 工程車輛 連桿機構 牽引繩 釋放 回收機構 技術效果 牽引機構 收放機構 自動投放 投放 疊放 鉸車 收放 配合 驅動 懸掛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釋放路錐的工程車輛,包括車輛本體及與車輛本體通過連桿機構相連的箱體,所述的箱體在連桿機構的驅動下可處于放置在車輛本體上的初始狀態(tài)以及懸掛在車輛本體右側的路錐投放狀態(tài),所述的箱體內設有一個獨立的完整路錐及多個沿水平方向疊放的半路錐,所述的完整路錐與半路錐通過牽引繩相連,所述的牽引繩由設置在箱體內的鉸車實現(xiàn)收放,所述的箱體內還設有與完整路錐相配合的路錐收放機構以及與半路錐相配合的路錐釋放機構、路錐回收機構及路錐牽引機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備的技術效果為:可實現(xiàn)路錐水平方向的自動投放,投放效率高,簡單方便。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路政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釋放路錐的工程車輛。
背景技術
路錐又稱路障,用于放置在道路中間、危險地區(qū)和道路施工地段等,起到分隔車流、引導交通的作用。高速公路在維修養(yǎng)護時,必須要保證行車和作業(yè)區(qū)的安全,因此需在作業(yè)區(qū)外擺放交通路錐以引導車輛的行駛。目前,路錐的擺放與回收一是采用人工方式,即操作人員通過人工作業(yè)對路錐實現(xiàn)一個一個地丟放或回收;二是采用機械車輛來完成,此種方式多采用運輸卡車作為主車,路錐垂直疊放堆存在卡車的車廂內,投放時只能采取垂直方向投放,極為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釋放路錐的工程車輛,該工程車輛可實現(xiàn)路錐水平方向的自動釋放。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包括車輛本體及與車輛本體通過連桿機構相連的箱體,所述的箱體在連桿機構的驅動下可處于放置在車輛本體上的初始狀態(tài)以及懸掛在車輛本體右側的路錐投放狀態(tài),所述的箱體內設有一個獨立的完整路錐及多個沿水平方向疊放的半路錐,所述的完整路錐與半路錐通過牽引繩相連,所述的牽引繩由設置在箱體內的鉸車實現(xiàn)收放,所述的箱體內還設有與完整路錐相配合的路錐收放機構以及與半路錐相配合的路錐釋放機構、路錐回收機構及路錐牽引機構。
所述的連桿機構包括與箱體鉸接相連的第一連桿、與車輛本體鉸接的第二連桿以及與液壓缸相連的動力桿,所述的第二連桿及動力桿均與第一連桿鉸接相連,所述的第一連桿通過第一支座固定在箱體上,所述的第二連桿通過第二支座固定在車輛本體上,所述的液壓缸固定在車輛本體上,所述的連桿機構設置兩組。
所述的完整路錐包括第一殼體以及沿第一殼體底部周邊設置的第一底座,所述的第一殼體為中空的圓形錐臺,所述第一底座的下方固定有第一滾輪,所述的第一滾輪為前后方向移動的定向滾輪,且第一滾輪的下端輪面懸伸于第一底座的下端面,所述的第一滾輪均勻間隔布置四個,所述的第一殼體上設有與牽引繩相配合的第一穿繩孔。
所述的路錐收放機構包括第一電缸及固定第一電缸的電缸座,所述的電缸座與箱體的頂板相固定,所述的第一電缸與鉛垂方向布置的空心管相連,所述的空心管的上端設置在套筒內,所述空心管的下端設有與空心管形成滑動配合的滑環(huán),所述滑環(huán)的外徑小于第一殼體的頂端開口直徑,所述空心管的管壁上對稱開設有第一通槽及第二通槽,所述的第一通槽及第二通槽處分別設有第一彈片及第二彈片,所述第一彈片及第二彈片分別呈彎折狀,所述的第一彈片及第二彈片的兩端分別卡設在第一通槽及第二通槽的兩端,且第一彈片及第二彈片的彎折部位于空心管外側,所述第一殼體的內腔中設有限位塊,所述的限位塊與第一殼體的內壁相固定,所述限位塊的中心位置開設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中心軸線與空心管的中心軸線相吻合,且通孔的直徑大于空心管的外徑且小于滑環(huán)的外徑。
所述的半路錐包括第二殼體以及沿第二殼體底部周邊設置的第二底座,所述的第二殼體為中空的半圓形錐臺,所述第二底座的兩端分別對稱延伸有第一支腿及第二支腿,所述的第二底座、第一支腿及第二支腿上分別設有第二滾輪、第三滾輪及第四滾輪,所述的第二滾輪、第三滾輪及第四滾輪均為前后方向移動的定向滾輪,所述的第二滾輪、第三滾輪及第四滾輪的下端輪面分別懸伸于第二底座、第一支腿及第二支腿的下端面,且第三滾輪及第四滾輪還分別懸伸于第一支腿及第二支腿的外側,所述的第二殼體上設有供牽引繩通過的第二穿繩孔,所述的第二穿繩孔位于第二殼體靠近底端的中間位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胡遵琪,未經(jīng)胡遵琪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83331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