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能軌道檢測養護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770923.5 | 申請日: | 2018-10-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241078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13 |
| 發明(設計)人: | 卿偉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明致物聯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1K3/00 | 分類號: | B61K3/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龍圖騰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4541 | 代理人: | 王春穎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移動塊 流油通道 儲油腔 滑板 油管 本實用新型 物聯網技術 養護裝置 智能軌道 容納槽 便于移動 滑動連接 驅動機構 轉動連接 防漏管 控油閥 內連接 軟質管 上螺紋 下端面 檢測 側壁 滾輪 涂油 下端 連通 驅動 軌道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能軌道檢測養護裝置,包括移動塊,所述移動塊上設有儲油腔,所述儲油腔的側壁上螺紋連接有止油塊,所述移動塊的下端設有多個容納槽,所述容納槽內連接有U形板,所述U形板內轉動連接有滾輪,所述移動塊的下端面設有凹槽,所述儲油腔內設有流油通道,所述流油通道上固定連接有控油閥,所述凹槽內滑動連接有滑板,所述滑板通過驅動機構驅動,所述滑板上固定連接有T形流油管,所述T形流油管與流油通道通過軟質管連通,所述T形流油管上設有防漏管,本實用新型實現了對軌道的涂油處理,同時便于移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智能軌道社保技術領域,具體為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能軌道檢測養護裝置。
背景技術
鐵路軌道及其相關部件正常對于列車運行至關重要,因此對于軌道的養護也十分重要,然而現有的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能軌道檢測養護裝置一般不便對軌道進行涂油處理,如果軌道不進行涂油處理時,軌道容易發生銹蝕,同時現有的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能軌道檢測養護裝置不便移動,因此涂油費時費力。
所以,提供能夠解決一般不便對軌道進行涂油處理問題的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能軌道檢測養護裝置成為我們要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能軌道檢測養護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一般不便對軌道進行涂油處理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能軌道檢測養護裝置,包括移動塊,所述移動塊上設有儲油腔,所述儲油腔的側壁上螺紋連接有止油塊,所述移動塊的下端設有多個容納槽,所述容納槽內連接有U形板,所述U形板內轉動連接有滾輪,所述移動塊的下端面設有凹槽,所述儲油腔內設有流油通道,所述流油通道上固定連接有控油閥,所述凹槽內滑動連接有滑板,所述滑板通過驅動機構驅動,所述滑板上固定連接有T形流油管,所述T形流油管與流油通道通過軟質管連通,所述T形流油管上設有防漏管,所述防漏管的下端接觸有傾斜板,所述傾斜板的上表面設有流油槽,所述傾斜板的一端固定連接油涂油棉,所述滑板上設油調整傾斜板的調整機構。
作為優選,所述移動塊上固定連接有推桿,所述推桿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推板。
作為優選,所述容納槽的側壁上設有圓桶,所述圓桶的側壁上固定連接有減震彈簧,所述減震彈簧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減震桿,所述減震桿的一端與U形板固定連接,所述容納槽的左右側均設有第一滑槽,所述U形板的左右兩端均固定連接有第一滑塊,所述第一滑塊滑動連接在第一滑槽內。
作為優選,所述凹槽的左右兩側均設有第二滑槽,所述滑板的左右兩端均滑動連接在第二滑槽內。
作為優選,所述驅動機構包括兩個調整螺紋桿,且兩個調整螺紋桿的螺紋旋向相同設置,所述凹槽的側壁上固定連接有兩塊橫板,所述調整螺紋桿的下端與橫板轉動連接,所述調整螺紋桿與滑板螺紋連接,所述調整螺紋桿的上端穿過凹槽的側壁并固定連接有鏈盤,兩個所述鏈盤通過鏈條傳動連接,所述鏈盤上固定連接有轉動塊。
作為優選,所述調整機構包括滑動板,所述滑板上設有第三滑槽,所述滑動板的上端滑動連接在第三滑槽內,所述滑動板的下端與傾斜板固定連接,所述滑板上固定連接有多塊豎板,所述豎板上螺紋連接有轉動螺栓,所述轉動螺栓的一端與滑動板轉動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轉動轉動塊,通過調整螺紋桿實現滑板的移動,從而調整了涂油棉的位置,轉動轉動螺栓,實現了涂油棉位置的改變,打開控油閥,便于儲油腔內儲存的油流向涂油棉,當涂油棉與軌道的側壁接觸時,推動推板,實現了涂油棉移動,便于涂油棉對軌道進行涂油處理,同時由于減震彈簧和減震桿的作用,從而降低了滾輪的震動,這種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能軌道檢測養護裝置實現了對軌道的涂油處理,同時便于移動。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正面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明致物聯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明致物聯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77092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