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用于齒輪泵高速困油卸荷的組合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633847.3 | 申請日: | 2018-10-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164073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7-26 |
| 發明(設計)人: | 李玉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宿遷學院 |
| 主分類號: | F04C2/18 | 分類號: | F04C2/18;F04C15/00 |
| 代理公司: | 宿遷市永泰睿博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64 | 代理人: | 朱真珍 |
| 地址: | 223800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浮動側板 卸荷 從動齒輪軸 主動齒輪軸 從動齒輪 主動齒輪 困油 本實用新型 齒頂間隙 組合結構 齒輪泵 大區域 卸荷槽 套接 牙形 嚙合 齒輪副軸 上端 面積和 小區域 齒槽 加寬 貼合 下端 加工 | ||
1.一種用于齒輪泵高速困油卸荷的組合結構,包括主動齒輪軸、套接在主動齒輪軸上的主動齒輪、從動齒輪軸、套接在從動齒輪軸上的從動齒輪、前浮動側板和后浮動側板,所述主動齒輪與從動齒輪嚙合,前浮動側板與后浮動側板上端之間通過主動齒輪軸相連,前浮動側板與后浮動側板下端之間通過從動齒輪軸相連,其特征在于:在主動齒輪和從動齒輪兩端面上的每個齒槽根部各設置有凹槽,使軸向的直齒頂間隙被分成“大區域”、“小區域”、“大區域”三個部分,形成冖形齒頂間隙結構,在所述前浮動側板和后浮動側板的內側面上均開設有兩對鏡像設置的牙形卸荷槽和吸油側兩齒密封的引油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齒輪泵高速困油卸荷的組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浮動側板和后浮動側板結構相同并鏡像對稱放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齒輪泵高速困油卸荷的組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動齒輪與從動齒輪嚙合過程中形成最小困油容積處的兩對牙形卸荷槽中的兩牙端圓弧直徑設置為4mm,即牙厚的尺寸4mm,牙內圓弧與齒根圓的3倍齒頂間隙內偏置圓弧重合。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用于齒輪泵高速困油卸荷的組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小困油容積處為齒輪端面上的齒對稱線、槽對稱線、齒輪副中心線重合時的嚙合位置;其中,從動齒輪端面上的齒對稱線、主動齒輪端面上的槽對稱線、齒輪副中心線重合時所形成的最小困油容積處為主動齒輪一側的最小困油容積處;主動齒輪端面上的齒對稱線、從動齒輪端面上的槽對稱線、齒輪副中心線重合時所形成的最小困油容積處為從動齒輪一側的最小困油容積處。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用于齒輪泵高速困油卸荷的組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動齒輪與從動齒輪嚙合時,牙形卸荷槽上的近齒輪副中心線一側的牙端圓弧設置與最小困油容積處的齒輪過渡輪廓相切。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用于齒輪泵高速困油卸荷的組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動齒輪與從動齒輪嚙合時,牙形卸荷槽上的牙對應輪心的最小包角設置為60度,即牙心角為60度。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用于齒輪泵高速困油卸荷的組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區域”的齒頂間隙為正常的齒頂間隙,即為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用于齒輪泵高速困油卸荷的組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區域”的齒頂間隙為4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宿遷學院,未經宿遷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633847.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F04C 旋轉活塞或擺動活塞的液體變容式機械
F04C2-00 旋轉活塞式機械或泵
F04C2-02 .弧形嚙合式的,即各配合元件具有圓弧形傳送運動,每個元件都具有相同數目的齒或齒的等同物
F04C2-08 .相互嚙合式,即帶有與齒輪機構相似的配合構件的嚙合
F04C2-22 .內軸式,與其配合元件在相互嚙合處具有同方向的運動,或其中的1個配合元件是固定的,內部元件比外部元件有更多的齒或齒的等同物
F04C2-24 .反向嚙合式的,即配合元件在相互嚙合處的運動方向相反
F04C2-30 .具有F04C2/02,F04C2/08,F04C 2/22,F04C 2/24各組中兩組或多組所包含的特征,或具有包含在這些組中的一個組的特征,并且配合元件之間具有其他形式的運動的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