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集成供配電裝置及新能源汽車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594998.2 | 申請日: | 2018-09-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572301U | 公開(公告)日: | 2019-11-01 |
| 發明(設計)人: | 劉金配;鄧海文;羅儒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5K7/20 | 分類號: | H05K7/20;B60L53/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紀恒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國 |
| 地址: | 545007 廣西壯***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殼體 供配電裝置 散熱 組合散熱結構 新能源汽車 充電組件 配電部件 配電組件 本實用新型 部件保持 集成一體 散熱方式 散熱性能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集成供配電裝置及新能源汽車,其中,所述集成供配電裝置包括殼體及集成供配電部件,所述殼體的至少一外表面設有組合散熱結構,用以對所述殼體進行散熱,所述集成供配電部件包括設于所述殼體的充電組件、DC/DC轉換組件及配電組件。將所述充電組件、DC/DC轉換組件及配電組件集成一體設置于所述殼體,所述殼體會內會產生大量的熱量,采用所述組合散熱結構結合多種散熱方式對所述殼體進行散熱,使得散熱更充分,提高了部件的散熱性能,使部件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車充電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集成供配電裝置及新能源汽車。
背景技術
電動車需要車載充電機,為動力電池充電,補充電能;需要高壓配電箱,連接各個高壓零部件,傳遞能量,并保護各個高壓零部件;需要DC/DC變換器,將動力電池的高壓電轉換成低壓電,為整車低壓電器提供能量,為整車正常通訊提供保障。
現有技術中,大多數新能源汽車中都是將以上三個部件分開制造,很少進行集中制作,在進行集中制作成一個部件時,以上的三個部件產生的熱量會疊加至一個部件內,因此,對集中后的部件的散熱要求較高,需要對散熱方式進行優化。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種集成供配電裝置及新能源汽車,旨在優化部件的散熱方式,以提高部件的散熱性能,使部件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集成供配電裝置包括:
殼體,所述殼體的至少一外表面設有組合散熱結構,用以對所述殼體進行散熱;以及,
集成供配電部件,包括設于所述殼體的充電組件、DC/DC轉換組件及配電組件。
優選地,所述組合散熱結構設于所述殼體的下表面,所述組合散熱結構包括:
多個散熱筋,每一所述散熱筋呈上下向延伸設置,多個所述散熱筋相互間隔設于所述殼體的下表面;以及,
散熱風扇,設于多個所述散熱筋上。
優選地,多個所述散熱筋沿所述殼體的周向布設;
每一所述散熱筋的上端在朝向所述殼體下表面中心區域的側表面凸設有擱置凸起,多個所述擱置凸起的下表面形成一安裝區域,所述安裝區域內設有所述散熱風扇。
優選地,所述組合散熱結構還包括換熱結構,所述換熱結構設于所述散熱筋上,所述換熱結構內流通有換熱液,用以將所述殼體上的熱量交換至外界。
優選地,所述換熱結構包括:
換熱管路,設于所述散熱筋上,所述換熱管路內流通有所述換熱液;
進液口,連通所述換熱管路,所述進液口用以導引冷卻換熱液進入所述換熱管路內;以及,
出液口,連通所述換熱管路,所述出液口用以導引經過熱交換之后的換熱液流出所述換熱管路內。
優選地,多個所述散熱筋上分別對應所述換熱管路設有安裝孔,所述換熱管路設于多個所述安裝孔內,且所述換熱管路的上表面呈貼合所述殼體的下表面設置。
優選地,所述換熱管路的上表面為平面設置。
優選地,所述殼體的下表面具有對應所述散熱風扇的風冷區域及位于風冷區域外的液冷區域;
所述換熱管路設于所述液冷區域,且呈環繞所述散熱風扇設置;
所述液冷區域包括沿所述殼體周向間隔排布的第一區域及第二區域,其中所述第一區域的面積大于第二區域的面積;
所述換熱結構還包括支流管路,所述支流管路設于所述第一區域,所述支流管路的兩端分別連通至所述換熱管路液流方向上的前后段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59499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X波段固態功率放大器
- 下一篇:一種物聯網用便于調節高度的試驗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