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中央通道的加強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554176.1 | 申請日: | 2018-09-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906755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28 |
| 發明(設計)人: | 顧小毛;于寧 | 申請(專利權)人: | 余姚市晨陽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25/20 | 分類號: | B62D25/2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5414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中央通道 加強板片 后加強板 中通道 本實用新型 加強結構 凸焊螺栓 承面 焊接連接 緩沖氣囊 上端固定 上加強板 下加強板 傳統的 第一層 緩沖墊 輕量化 支撐架 底端 下端 車身 合并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中央通道的加強結構,包括中央通道主體、中通道后加強板總成、第二加強板片、第一層緩沖墊、緩沖氣囊和支撐架,所述中央通道主體的中間位置處靠近上端固定安裝有上加強板,所述中央通道主體的中間位置處靠近下端固定安裝有下加強板,所述中央通道主體的兩側底端均設置有第一承面凸焊螺栓和第二承面凸焊螺栓。本實用新型裝置結合現在傳統的中央通道結構進行設計,考慮到其需要增加強度,通過第一加強板片和第二加強板片與中通道后加強板總成之間均通過焊接連接,達到了使第一加強板片和第二加強板片與中通道后加強板總成合并成為一個件的效果,加強前中央通道強度的同時也達到了車身輕量化的目的。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配件領域,具體為中央通道的加強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的汽車前地板中央通道結構強度較差,碰撞時容易造成對車廂內成員的擠壓,安全性能較差。因此,很多車型都在車身地板中央通道處設計兩個或多個相互獨立的加強板用以固定和加強中央通道,并起到傳遞橫向能量的作用。
因為需要對地板中央通道進行加強,在設計時對加強板的強度有很高的要求,獨立式的加強板在使用的時候強度較差,整體強度不夠,長時間使用,容易損壞,同時,碰撞時的緩沖效果較差,應力不穩,安全系數較低,因此,提出一種強度較高,且具有緩沖效果的中央通道的加強結構。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中央通道的加強結構,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提出的目前的前外擋強度不夠,應力不穩,容易回彈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中央通道的加強結構,包括中央通道主體、中通道后加強板總成、第二加強板片、第一層緩沖墊、緩沖氣囊和支撐架,所述中央通道主體的中間位置處靠近上端固定安裝有上加強板,所述中央通道主體的中間位置處靠近下端固定安裝有下加強板,所述中央通道主體的兩側底端均設置有第一承面凸焊螺栓和第二承面凸焊螺栓,所述上加強板與下加強板之間通過中通道后加強板總成固定連接,所述中央通道主體與中通道后加強板總成之間連接處靠近頂端的兩側均固定安裝有支撐架,且支撐架與中央通道主體之間通過緩沖氣囊固定連接,所述中央通道主體的兩側均固定安裝有第一加強板片,且第一加強板片遠離中央通道主體的一端固定安裝有第二加強板片,所述中通道后加強板總成的底部固定安裝有第一層緩沖墊,且第一層緩沖墊遠離中通道后加強板總成的一端固定安裝有第二層緩沖墊,所述第二層緩沖墊的底部固定安裝有緩沖彈簧。
優選的,所述中央通道主體均設置有兩組,所述的中通道后加強板總成的兩端均分別與中央通道主體兩側的翻邊相固連,所述中央通道主體均設置為拱起“M”形。
優選的,所述第一焊接方螺母和第二焊接方螺母均設置有兩組,所述第一焊接方螺母和第二焊接方螺母分別關于中通道后加強板總成呈對稱布局,所述下加強板上均設置有與第一焊接方螺母和第二焊接方螺母相互配合的預留孔。
優選的,所述第一加強板片和第二加強板片均設置有兩組,所述第一加強板片和第二加強板片關于中通道后加強板總成呈對稱布局。
優選的,所述的第一加強板片的寬度為80~140mm,所述第二加強板片的寬度為60~80mm,所述第一加強板片和第二加強板片與中通道后加強板總成之間均通過焊接連接。
優選的,所述緩沖氣囊共設置有三組,且緩沖氣囊均等內嵌在中央通道主體與支撐架的連接處。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中央通道的加強結構,結合現在傳統的中央通道結構進行設計,考慮到其需要增加強度,通過第一加強板片和第二加強板片與中通道后加強板總成之間均通過焊接連接,達到了使第一加強板片和第二加強板片與中通道后加強板總成合并成為一個件的效果,加強前中央通道強度的同時也達到了車身輕量化的目的,同時,通過設置有多重緩沖結構的設計,使得整個裝置具備穩定的應力,具有一定的緩沖能力,提高了整個裝置的安全系數。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余姚市晨陽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經余姚市晨陽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55417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電動汽車地板框架結構
- 下一篇:一種用于汽車的前地板總成和汽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