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汽車車身及電動汽車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535628.1 | 申請日: | 2018-09-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008676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6-21 |
| 發明(設計)人: | 魏海章 | 申請(專利權)人: |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21/15 | 分類號: | B62D21/15 |
| 代理公司: | 北京潤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岳永先;李健 |
| 地址: | 518118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行李箱 后防撞梁 縱梁 汽車車身 電動汽車 連接區域 碰撞事故 本實用新型 行李箱地板 電氣部件 汽車領域 吸收碰撞 傳遞 撞擊力 吸能 壓潰 整車 變形 受損 | ||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領域,公開了一種汽車車身及電動汽車,所述汽車車身的后部形成有行李箱,該行李箱的下側和后側分別設有縱梁(1)和后防撞梁,所述后防撞梁連接至所述縱梁(1)的后端以在對應于所述行李箱的連接區域以及該后防撞梁的位于所述行李箱下方的部分形成為非壓潰吸能區(2)。在發生后面碰撞事故時,后防撞梁承受撞擊后撞擊力傳遞至縱梁(1)并通過該縱梁(1)向前傳遞,而不通過在對應于行李箱的連接區域吸收碰撞能量,由此避免行李箱地板的嚴重變形,以防止例如為電氣部件的風險部件受損導致的重大整車事故。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汽車車身。此外,本實用新型還涉及一種電動汽車。
背景技術
在乘用車發生后面碰撞時,后防撞梁承受撞擊力并傳遞至縱梁(后縱梁)。由于后縱梁與后防撞梁之間設置有吸能盒,因此后面碰撞過程中的撞擊能量至少部分地通過該吸能盒的變形而被吸收。在此情形下,位于吸能盒上方的行李箱地板也隨之發生變形。
在傳統汽車中,行李箱地板的變形被視為一種在后面碰撞事故中不可避免且無關痛癢的現象,即使變形嚴重也可以通過鈑金等方式修復或更換,甚至這種變形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碰撞能量的吸收,以保護乘員安全。然而,對于例如為電動汽車的新能源汽車,行李箱內常需布置高壓電氣部件等風險部件,若行李箱地板變形過大,則可能對這些風險部件產生擠壓,存在擠破風險,導致汽車自燃、爆炸等重大整車事故。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后面碰撞事故可能導致的整車安全性問題,提供一種汽車車身,該汽車車身能夠有效避免后面碰撞事故帶來的重大整車事故。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種汽車車身,該汽車車身的后部形成有行李箱,該行李箱的下側和后側分別設有縱梁和后防撞梁,所述后防撞梁連接至所述縱梁的后端以在對應于所述行李箱的連接區域以及該后防撞梁的位于所述行李箱下方的部分形成為非壓潰吸能區。
優選地,所述縱梁的位于所述行李箱前側的部分形成有折彎變形區。
優選地,所述汽車車身設置有用于將風險部件固定安裝至所述行李箱內的風險部件安裝部,該風險部件安裝部被弱化處理為能夠在預定作用力下發生斷裂失效以允許安裝于所述行李箱內的所述風險部件整體移動。
優選地,所述風險部件安裝部上或至少部分地環繞該風險部件安裝部設置有用于保護所述風險部件的加強鋼板。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一種電動汽車,該電動汽車的汽車車身后部形成有行李箱,該行李箱的下側和后側設有縱梁和后防撞梁,所述后防撞梁連接至所述縱梁的后端以使得連接區域形成為非壓潰吸能區。
優選地,所述縱梁的位于所述行李箱前側的部分形成有折彎變形區。
優選地,所述行李箱內固定安裝有電氣部件,該電氣部件通過風險部件安裝部固定,所述風險部件安裝部被弱化處理為能夠在預定作用力下發生斷裂失效以允許所述電氣部件整體移動。
優選地,與所述電氣部件位于所述汽車車身同一側的后排座椅設置有用于限定該后排座椅的極限調整角度的限位塊,該限位塊設置于調角器的上部。
優選地,所述調角器的朝向所述電氣部件的一側設置有防沖擊結構。
優選地,所述防沖擊結構為翻邊結構。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在發生后面碰撞事故時,后防撞梁承受撞擊后撞擊力傳遞至縱梁并通過該縱梁向前傳遞,而不通過在對應于行李箱的連接區域吸收碰撞能量,由此避免行李箱地板的嚴重變形,以防止例如為電氣部件的風險部件受損導致的重大整車事故。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實施方式的電動汽車的部分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的后排座椅調角器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53562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